谷建
[摘 要]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受到高校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问题出发,针对学生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连续性、系统性地构建出“适应—探索—提升—抉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关 键 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40-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随后我国也开始慢慢注意其重要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兴起普遍较晚,但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再加上大学生人数每年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与选择成为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日趋迫切。当前,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师培训,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纳入高校的必修课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在高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上存在一定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生层面
1.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大学的时间并不长,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尤其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刚刚脱离高中冗繁的学习压力,面对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反而不太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工作规划混为一谈,认为他们大四毕业之后才会需要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职业生涯离他们还很遥远,在高年级阶段再来规划也不晚,有明确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仅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其次,他们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理性地去看待职业生涯规划,觉得职业生涯规划的范围太广,自身又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当前计划变化太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意义[1]。
2.高年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和职业技能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专业方向的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也积攒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他们在这个阶段普遍缺乏职业决策能力和职业技能。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未来是选择考研、出国留学还是就业进行考虑和抉择,对职业生涯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并且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一系列规划。但他们在这个阶段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对职业生涯目标有些盲目跟风,缺少职业决策能力,往往出现“寝室一人考研,其他人都跟风考研”的情形。此外,他们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低年级时,他们往往更注重学业的学习,却往往忽略了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在面临用人单位的面试过程中,暴露出简历制作粗糙、面试技巧不足等诸多职业技能问题,让自己失去用人单位的招聘机会[2]。
(二)高校层面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最常见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就是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环节。而这类课程往往集中进行教学,一般在一个学期内就会结束,课时普遍较少,学分比重也不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往往也更偏向于理论讲解,且大量采用国外的建构模型,不完全契合国内学生情况,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性,整体而言,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办法完全滿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除此以外,令学生感兴趣的行业前景介绍等讲座开展较少,也造成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趣不高。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年级分布不合理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年级上的分布很不合理。不少高校普遍重视大一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集中放在大一进行学习,此外,由于大四学生需要进行就业,因此高校也十分关注大四的职业生涯教育,这种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大二、大三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缺失,处在这两个阶段的学生缺少高校统一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规划,只是依靠学生工作的老师来进行引导,往往得不到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上学生本人也不是很重视,就会造成大一学习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不能深入理解,大二、大三学生基本缺乏后续职业培养、大四找工作缺乏职业决策和技能的情况出现。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好坏,有一大部分取决于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就现阶段而言,各大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专职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不足。很多相关的老师多为辅导员,他们本身虽然经过专业化的简单培训,但是普遍缺少对学生专业的敏感性,加上其他大量工作的影响,这些教师缺少大量时间进行专业化技能培训,往往对学生遇到的具体职业问题捉襟见肘,专业性不足,难以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造成实际的教育结果不佳[3]。
4.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工具投入和使用力度不足
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职业生涯测评工具投入和使用力度不足。在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次数较少,很多仅仅是集中在课堂上,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普遍不太了解自己的实际状态和职业生涯分类。另外,这类测评工具又多为从国外直接引入,本土化程度不高,往往测出结果之后也难以有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解惑,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开展对策
以上我们提到了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那么针对以上不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布不合理、测评工具使用力度不足等问题,我们系统性开展相应对策,构建针对大一到大四的连续性、系统性的“适应—探索—提升—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大一阶段:适应
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份和心理都会产生重大的变化,他们没有了高中时候学业压力的束缚,在进入大学这个阶段无所适从,如果不能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比较容易陷入职业生涯迷茫。高校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做到的是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及早进行适应。高校需要重视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各方面资源,全方位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选拔优秀的专业化的教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育,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职业规划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大学的每个阶段,进行专业化个人测评,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明确大学目标任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高校利用入学教育、迎新活动、主题班会等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新生迅速掌握大学信息,开展正常的学习生活,及早适应大学生活。
(二)大二阶段:探索
学生进入大二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转专业的步骤,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基本上已经确定,并且对自我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时候需要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目标确定。在这一阶段,高校需要继续开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着重对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探索进行引导。高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认知,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情况,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环境分析。高校需要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现状分析。并且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可以结合专业的认识实习,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意向职业的规划,继续对周围就业环境进行职业探索。高校需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专职教师,开展对学生的专业分析与引导,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提供实习、实践岗位,鼓励学生实习实践,让学生亲身进行职业探索。
(三)大三阶段:提升
对于大三学生而言,由于专业课的深入,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领域。加上大三学生面临着是否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这些选择压力开始逐步显现,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普遍开始进行自己比较详细的职业目标定位,这个时候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决策和执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必须在这个阶段继续进行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着力点集中在进行正确的职业抉择及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方面,以应对大四的考研、就业工作。高校在这个阶段需要继续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当前状态,分析考研、就业形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需要开展针对简历制作、面试答疑技巧、面试着装等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职业技能技巧。
(四)大四阶段:抉择
学生进入大四阶段,对于自己的定位已经比较明确,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时候对他们而言具体职业方向的抉择显得尤为迫切,不少学生往往会纠结于选择哪份职业,例如是否需要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从而陷入职业抉择迷茫。这个阶段,高校需要为大四学生继续提供专业化职业测评,同时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聘请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进行形势分析,做好就业服务,加强对学生职业抉择的引导,帮助学生来顺利进行抉择,尤其是针对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例如“三支一扶”、应征入伍等,高校需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积极引导。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的工作,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适应—探索—提升—抉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到大一積极适应,大二合理探索,大三提升职业能力,大四进行正确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保驾护航。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然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2]张鑫琳,潘俊波,李曼,等.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2017(9):78-79.
[3]吴根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