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之问题研究

2020-03-24 22:08闫晓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问卷毕业

闫晓华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方面的问题,针对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北校的学生和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问卷明确了中职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实践能力;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178-02

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实践能力恰恰是中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职学校日常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针对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40份问卷,其中学生卷200份,教师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16份,其中学生有效问卷184份,教师有效问卷32份。调查所涉及的学生专业情况和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图2所示。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调查学生的专业涵盖了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所有专业,学生所在年级主要集中在高一和高二。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实践课程设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实践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我们通过走访身边的中职学生并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的学生和教师对本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不高。

如图3、图4所示,学生和教师对目前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的数量均表示不足。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开设数量一般的占到总人数的59%,还有34%的学生认为学校就没有开设实践课程,认为学校开设了非常多的实践课程的只占7%。教师认为实践课程开设数量很少的占到总人数的22%,认为一般的占56%,两项占到了总人数78%。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进一步了解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数量已经非常多了,是因为他们选择在职高毕业以后继续进入大学学习,因此,希望多学些和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希望占用太多时间去实践。部分教师认为实践课程数量已经非常多了,他们觉得现有实践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实践效果不明显,而并非实践课程数量少。

另外,我们还对实践课程的质量做了调查,如图5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甚少。在被调查学生中,有87人认为目前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一般,有42人认为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作用,两项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0%。

二、学生缺乏有效引导

我们在和广大的中职学生交谈时,常常会问:你毕业后准备干什么?经常有学生回答:“不知道,还没想过,到时候再看吧。”每次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都感到有些失落,也不停地在思考:我们三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就“您对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考虑如何”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如图6所示),令人遗憾的是只有45人已有明确的就业倾向,正在努力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46%,而且这其中有很多同学是准备职高毕业后继续读书的。另外,75.54%的被调查者均表示没有考虑过,到时候再说或者考虑过但是尚未明确就业倾向。

在与校企合作项目中的企业领导进行交谈时,我们问“您认为我们学校目前学生的就业目标是否明确”时,一位企业领导不假思索地说:“没有目标。”他说,现在的中职生普遍缺乏目标,读职高没有目标,随便选择一个专业,毕业了仍没有目标,因此,往往毕业也就失业了。没有目标,学习也就没有针对性,更别提锻炼实践能力了。另外,现在的学生太看重经济利益。诚然,我们也同意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赚钱,倘若连自己都养不起的话,又怎么能求发展和晋升呢?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工作除了赚钱养家糊口外,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人的自我实现”。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薪酬,而不是职业目标,那么,他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什么行业赚钱做什么,频繁跳槽,最终一事无成。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位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毕业后继续深造、本科旅游管理毕业5年的学生,经她向笔者描述,她在5年间换了不少于5份工作,其中包括销售行业、服务业、投资业、旅游业等,至今仍未找到自己的定位。

顯然,中职学生是普遍缺乏方向感的,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不无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缺乏长效机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呼和浩特市二职北校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参加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等,但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参赛而参赛,最后销声匿迹、不了了之,并没有真正起到提升实践能力的作用。

再说社会实践,因为现在各个学校都有社会实践任务,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就是学校布置任务,并没有从心理上认可接受社会实践,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社会实践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变味。我们必须知道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应该知道如何去培养我们需要的人。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必须把内容充实起来,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不可出现流于形式的做法。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问卷毕业
对一道中考试题的研究
毕业季
诗书画印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呼和浩特市将对部分公办、民办高中进行整合撤并
毕业歌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