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0-03-24 10:56鞠桂芹赵逸晨张立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职业高职

鞠桂芹 赵逸晨 张立军

[摘           要]  瞄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对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从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开发实用适用型高职语文教材、探索开放互动的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方式等方面主动建立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开放式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学会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就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有效接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34-02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承担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又要突出其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因子的专属职业性表征。但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程缺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发展需求的主动对接,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堂教学到评价考核,都尚未真正挖掘出其典型的职业教育元素。

一、瞄准高职语文教学突出问题,确定大学语文改革的理论起点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只有单姓“语”是不够的,复姓“职语”才是研究高职语文的起点与核心。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要求,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生价值与职业性元素,强化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建立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并向而行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与时代接轨,促使信息生成知识、知识转成能力、能力促成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痼疾:(1)教师未形成契合高职教育的基本教学理论,或走普通教育语文教学的老路,或移植本科院校文学专业教育的模式。(2)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或重复学而致不愿学、或攀高学而致学不会的现象严重。(3)死板僵化的语文课堂,让本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语文成为时下高职院校的鸡肋,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改热情。(4)一张考卷式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学生消极应付,考试的检查与促进效果微乎其微。

直面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对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动建立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开放式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要突出高职语文的开放性、实践性、多样性特征,构建立体化教学目标,以“三开放”“三激活”为基本路线,探索实施开放式语文教学新模式,对语文教学进行全方位变革。“三开放”,即开放课堂空间,让课堂由学校向社区、企业、社会拓展;开放教学形式,根据学习内容、学生专业特点和技能养成需要,采用社会实践、情境表演、模拟操练、对话讨论等学习方法;开放学习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和谐发展。在学习主体、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全面开放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激活教学内容、激活考试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三激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学会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就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有效接轨。

二、准确把握高职语文课程定位,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在高职教育复合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下,语文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激发职业理想与职业情感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遵循“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原则,聚焦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构成,以“学生喜欢的生活化的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必须、够用、适用”知识积累为基础,重点定位于听得懂、说得对、读得准、写得明的基本技能目标和能思考、懂分析、擅表达、会交流的发展能力目标,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体验与能力提升,开发以听、说、读、写、思为核心的语言知识积累与系列语文能力训练活动或项目,重新搭建服务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与就业发展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依据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属性、专业培养目标和语文学科性质三个方面。高职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都有明显的重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倾向;高职语文突出实用性价值,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教育,强化听、说、读、写的知识积累与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将语文的三维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包含语文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与掌握知识的方法与路径;能力目标着眼于听、说、读、写、思能力与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素质目标重在关注学生人格塑造、职业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育。

“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力求突出高职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时代性和工具性,兼顾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教育性,让大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在“有味道”、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由感性而理性,由理论而实践,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职业性”能力与素养。

三、凸顯语文学习开放性表征,开发实用适用型高职语文教材

开放鲜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的基础。适应“听话、说话、读文、表意”语文能力培养,适应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式、学分制等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模式,多个角度凸显学习内容开放多维与即时更新的特征,持续更新教学内容,编制适用性、开放化大学语文教材。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

要求教材选文必须是“学生的选文”,不仅关注历史传承,更要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同频共振,要考虑学生兴趣、学生需要、学生水平、学生发展,做到五个“开放”。(1)开放选文主体,不仅包含教育专家,还要有一线教师、学生、企业兼职教师、社会团体资讯人员等。(2)开放选文范围,除传统教材规范选文,还可选择论证书、可行报告、策划文案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3)开放选文创作者,既要选名家大家之作,也要选名不见经传但内容符合教学需要的“小人物”之作,甚至教师“下水”文章和学生优秀习作。(4)开放选文时代,公认的传统经典要选,近年的争鸣之作、鲜活时文同样可选。(5)开放选文载体,纸笔流传的典范,影视网络的生动内容,学生手中报纸、兜里手机、行走中的门面广告,都可“下载”大量有价值的语文学习内容。

(二)体现时代发展性

选文要与社会发展合拍,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或给人以思想启迪、行为指南,或给人以精神慰藉、情感陶冶。比如,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左忠毅公逸事》等一类文章,虽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较大,但囿于内容的繁难与句法的艰奥,学生啃起来难度大,因此这样的篇目完全可以用一些通俗易懂、同样能够达到育人目标的现代文章来代替。

(三)体现社会生活性

主要体现为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接轨。现行教材的选文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但年代相对久远。高职大学语文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发展需要、就业趋向,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情感教育作用和社会适应力养成功效,这就要求在学习内容上,不断更新补充最鲜活、与社会脉搏同步的学习材料。

(四)体现价值导向性

选文内容要引导学生向善、求真,注重学生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努力做到文辞兼美、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教学内容打破单元模式,淡化文体界限,以专题为单位“重组”:通过《幼学纪事》《炉中煤》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威尼斯》《故都的秋》等引导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关注自然与现实环境,通过《敬业与乐业》《落日》等开展责任教育……

四、探索开放互动的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方式

开放互动型语文教学凸显民主、平等、合作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体验与展示的舞台。实施分层次教学,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设计不同的训练题目与类型,让每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同等重量”成功的愉悦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不同,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可灵活选用分组合作教学、情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开放互动型语文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课堂。课前以导学、预习为主,教师结合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预习新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信息筛选、分析概括、自主学习等意识与能力。课中教学一体、师生一体,围绕关键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训练任务或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任务成果、相互点评反馈,培养全方位听、说、读、写、思多元能力。课后通过开放性作业和阅读延伸、线上互动交流等形式,实现课外拓展延伸和语文学习生活化。

开放互动型语文采用关注过程、量化评分激励机制。考核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量化评分包括平日成绩(课堂表现分数、作业练习分数)、周(月)测分数和期中(末)考试成绩三个板块。课堂表现分来源于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思维创新、语言表达水平的过程记录与定性分析,正视学生差异,鼓励学生逐步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和整体语文素养。作业练习分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后掌握巩固情况的检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周测、月测作为检查学生知识积累和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为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调整教学提供重要依据。期末考试笔试与口试结合,口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思辨分析、准确听记、流畅表达等能力,笔试以基础识记、读文理解和有效表达为主要组成模块,结合现实素材,重在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为学生求职应聘、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开放互动型语文教学课堂变封闭的教室为开放的学习环境。成立文学社、读书社等社团,组建文学欣赏、社会调查等兴趣小组,培养语文骨干,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开展朗诵比赛、课本剧排演、文学报告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活动,开拓课外语文学习舞台。进入实习单位(工厂、企业以及有关机关事业单位),把企业文化纳入教学过程,实现语文学习与职业认知的有机统一。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观察与欣赏方法,感受大自然、记录大自然。走进社区,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获得调查报告写作训练的一手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创造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学好语文,在兴趣中提高素养,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养与持续发展能力,是我们高职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松霞.探究“大语文”教学观与开放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7(2):57-58.

[2]李敏.《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文化论坛,2017(6):111-113.

[3]刘维国.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语文学刊,2016(6):119-120.

[4]刁晓丹.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需求下的全新变革[J].语文建设,2015(29):7-8.

[5]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9-81.

[6]楊建波,毕耕,肖绪才.大学语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职业高职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