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庆
[摘 要] 写生课程是我院绘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将泰州里下河地区独特的风景资源与以刀代笔式的版画实地写生相结相合来进行探索,在实践教学效果上较好地达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围绕这三种目标具体展开,以期提供一些实践参考并真诚希望得到同行的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泰州学院有关里下河风景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
[关 键 词] 以刀代笔;写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78-02
在泰州里下河地区进行以刀代笔式的风景写生教学是结合本地域特色风景资源的一次探索式实践,它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绘画造型能力及对刀木材料性能的把控力,还对实地现场的临场适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从教学效果上看,这一实践提升了学生在写生状态下的专业能力及对周边文化的积极思考能力,具体说来促进了学生达到了知识、技能及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里下河地处江苏的中部,里下之名取自里河与下河。其中里河属京杭大运河,下河又称为串场河。可以说它是一个疏密有致、色彩斑斓的水乡泽国。在实地写生之前教师和学生首先共同明确了本次写生的目标和任务,一方面带领学生了解里下河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及其现状,在头脑中形成大致的印象;另一方面则强化他们对相关刀木材料特性与刀法使用上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里下河风景写生,将该地域特色风景通过版画写生这种新颖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极具现场感的特殊方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在这种热情中拉近了学生与周边环境的距离,充分引领了本地学生热爱家乡、外地学生关注江苏里下河地域特色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运用手中的刻刀对景直接刻制时不仅促进对历史、人文、风俗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更为主动地对版画的本体语言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这对今后的毕业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溱潼古镇、李中水上森林公园、茅山会船节及里下河人民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环境的描绘是本课程的重点。在时间上我们不仅安排了学期内日常的课程,还结合具体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及课余机动时间带领学生深入泰州里下河地区进行写生。
二、技能目标
“以刀代笔”进行风景写生不同于以往很多经过精心设计、层层加工而成的作品,其核心是“捏刀向木”“放刀直干”,富有刀木味及现场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写生者内心的情感。在实地写生中,我们具体要求学生做到“快、狠、准”。“快”是指在保证运刀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运刀,不同于拖泥带水的刻画方式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作者此时此地的内心感情跃然于版面上。这一方面是对刀法运用熟练程度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而这对写生或创作都是一门必修课。“狠”是指运刀要果断,根据实地写生场所情况选择不同刀型的刻刀进行表现,在刀型上一般分为平口、圆口、三角、斜口及方型口五种。不同刀型能够在木板上刻划出不同的痕迹:平刀一般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部位,酣畅、轻松,也可制造出晕刻的效果。圆刀刀头比较圆润,适合于表现较柔润的景物。三角刀适合刻线,效果挺拔并富有力量感。在实际写生中三角刀是学生最经常使用的刀具,但需防止在画面不恰当处使用而落入琐碎啰嗦的陷阱。斜口刀适合用尖头进行划刻,刀痕效果流畅潇洒。方口刀既可作为开口更大的角刀使用,也可以刻画出富有装饰效果的方形凹槽。如里下河地区被称为现实版“绿野仙踪”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密布著水杉与池杉树,高大挺拔巍峨壮观,这时运用角刀经行表现能够很好阐述出那种沧桑、挺拔、有力的刀味与木味,这与现实对象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准”是指运刀的精准,这是由于其不可逆性决定的,刻掉的地方为减法造型且不能还原重做,这要求写生者同时具备谨慎和果敢两个要素。不同刀型的刻刀在木板上组织刻划出了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形态,它们一般需要以其中的某一个形态作为主导,要做到有所侧重,这样做可展现出画面的多样与统一。在学生具体写生实践中,使用不同刀型的组合能够产生一定的节奏感与趣味感,虽然他们的刀法不尽成熟,但通过“以刀代笔”的写生方式仍可见内心的真实情感,使观者感动。所谓“修辞以立诚”在写生中即表现为对实际写生对象诚恳地进行观察,并能够通过一定方式诚恳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能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意象,这点可类比于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当然,在木刻阶段完成后还没有大功告成,众所周知版画的最终效果还需要经过印刷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在整个版画创作过程中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一幅稍大尺寸的油印套色作品一般需要大型机器的帮助;一幅水印套色作品又对相关工具的准备(涤纶片、工作台等)及作画场所内空气中的湿度要求颇高。出于对里下河写生地的实际条件和环保方面的考虑,我们将后期印刷放在了学校完成,由于主要的制版过程是在写生地实地完成,故能够较好地实现写生的初衷。油印套色、水印套色或是综合套色在后期印刷中不做强制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出于对画面效果的考虑而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三、情感目标
一幅优秀的风景作品不是将客观景物照搬至画纸画布,在我看来这也是做不到的。写生者需要将我们对生存的体验交给形象去构建,即需将自身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一转化过程颇为重要也颇为困难。很多学生认为要将眼前的事物丝毫不差地照搬到纸张或者画布上,这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一幅优秀的作品的目标不在于此,其原动力应当是真实情感,创作的过程即为由情及象、由意及象,它既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纯粹模仿,也不是创作者内心主观情感的宣泄,它是对“存在”的再解释。这种解释不是通过概念或是思维,而是靠感性的情感。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一书中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篇中讲了他对梵高那幅“农鞋画”的解读,他认为梵高画那双鞋既不是为了结构上的研究也非对表面形式美感进行探索,实际上梵高通过描绘这双鞋揭示出了人与大地深层次的关联。他展示出了鞋主人的生存场,通过对存在的描述让生存场得以清晰展现,完成了由物象到象意的转变,通过完成画面形象,让观者理解了生存情感中的真理本质。人们需要使用艺术来保存自身情感,而美术生经过了美术技能的训练,自然会采用美术的有关方式将自身的情感保存在画作中,这时的作品好比是一台冰箱,能够将情感保存。照相机在写生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不能完全替代绘画,因为绘画的目的本不是丝毫毕现地逼真再现事物,如果非要说再现些什么,那我们只能说是再现内心的那份情感。一片景色在我们心情愉悦或沮丧时所感受到的是大不一样的,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适合的夸张与取舍,以牺牲一部分所谓客观的逼真来产生出情感上的正确逼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把写生场地置于泰州里下河地区这个贴近学生日夜学习与生活的地方,浸润于周遭的现实场域中进行以刀代笔的写生创作,实则有助于他们通过对生命情感的领悟,从而对外部事物的形象进行重构。
上述三个目标的完成便是对泰州里下河风景写生教学的感思总结,当然这一课程只是结合本地域特色资源的一个探索式的实践,在今后的以刀代笔式的写生过程中还将不断完善细节、积极总结。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同行的不同意见及宝贵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我院有关里下河风景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琦.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于技术[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
[2]王德峰.艺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