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24 22:27王红刚余永琼何丽何玉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模式教师

王红刚 余永琼 何丽 何玉琼

[摘           要]  中职电工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怎样将这类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知识教授给学生,是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借助教学实践、教学案例,阐述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对该模式进行设置和实施。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电工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158-02

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能技术,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理解能力。大多数教师还沿用着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系统性,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与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背道而驰。在任教的时间里,我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并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把“任务”作为首要问题,将“任务驱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把“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管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去审视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益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也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变成了聆听者,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惧怕学习,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學习目标也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亦更加明显。

学生要掌握好较强的技能知识,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储备,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理论并且像这类工科性的理论课是很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往往发现,在理论课上学生趴倒一大片,要进行有效的实践,理论是必经之路。采用“驱动式”教学模式,将“任务”落实到人或小组,让学习变成自己的事,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设置与实施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是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清楚此种方法与教学目标及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因此,任务的设置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学目标是学生学完每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是对学生技能、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抽象化的,但它又是灵敏的,是我们进行任务设置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的设置应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跳一跳,就可摘桃”。在整个过程中,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即把每一个任务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实际情况接轨,设计一个丰富多彩、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任务”。任何“任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合理的创设情境和分解任务是成功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电工基础课程的讲授略显枯燥,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为每一个任务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

例如,我们在讲解正弦交流电部分中的“电阻、电感串联的交流电路”一节时,在开始讲课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日关灯电路”作为课堂的导入。将点亮的日光灯图片在投影上进行投放,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日光灯电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是怎样的连接关系。这引起学生注意,顺水推舟既能阐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又易于接受,也更有探索兴趣去自主学习内容。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分解任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提到的分解任务,无非就是把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又一个分任务。在这些分任务中,很多知识很可能是学生还未接触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教师就得通过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尽量不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万用表测串联电阻阻值、端电压”一节时,先给学生阐明本节课主要的任务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发资料包,资料包中包含电阻串联的理论支撑点、关于如何进行电路搭建,电阻、电压测量的微视频。学生根据教师分发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学着连接电路并测量数据。该环节中,允许学生出错,例如测电压时出现负数。

(三)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途径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问题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整合自身资源,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整个过程中来,通过自主的查阅资料和小组的团结合作来完成一个个任务。

比方说在刚才讲到的学习“万用表测串联电阻阻值、端电压”一节中,老师在给出具体的任务之后,学生就必须自主地去学习老师提供的微课视频,通过自学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合理恰当地解决任务。如果一个任务在单独完成的情况下较为困难时,这就需要小组团队的协作。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查漏补缺,也可以探索和发现问题的不同侧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异步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的装配图,学生在绘制装配图的过程中,渐渐地理解原理图跟装配图的关系,先动手进行自我绘制,而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终绘制出最合适的装配图,然后再根据装配图安装电路。在动手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还可以询问教师,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四)学习效果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

学习效果评价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也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巡视评价和适时的点评。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和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老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比如在测量串联电阻阻值和端电压的过程中,老师做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随访,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比较快也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提出口头表扬,这会使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有面子,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受挫时的自卑感。

比如在學习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串联电路”一节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荧光灯电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挑选出做得好的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然后由同学简单地讲解其制作原理和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候,也是体现学生表达能力和智慧成效的时候。当然,他们也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使问题变得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教师对时间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对该过程中好的、需要借鉴的地方进行罗列,对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分析和评价,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让学生懂得努力是获得成功的先提条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懂得学习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界限的,要想学得更多更好,我们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总之,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电工教学中,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探索求知、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和鼓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所学知识创新和发展更多更好的项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洁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2]李移伦,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3]周庆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侯海云,李兴保.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新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

[5]孙朝晖.任务驱动式教学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教育革新,2007(8).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模式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