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明清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叙事角度的转变,从记录社会历史转变为记录家庭生活。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一部经典的以闺阁叙事为中心的戏曲作品,展现了闺阁女性的生活场所和闺阁面貌,围绕闺阁展开叙事,以女性为中心,用女性的视角来突出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本文主要从以杜丽娘为主的闺阁女性对情与爱的追求、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现女性的自我价值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中的闺阁女性进行剖析。汤显祖所塑造的杜丽娘形象也成为了闺阁女性形象的典型,彰显了女性独立的人格,赞扬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明清戏曲;闺阁女性;《牡丹亭》
汤显祖的《牡丹亭》作為明代戏曲作品中的经典,用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的戏曲作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品中的主人公杜丽娘用执着抒发了一曲爱的赞歌,影响了众多闺阁女性,杜丽娘“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精神也让人为之动容。闺阁女性的出生于书香门第,有能力也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在此种物质和精神背景之下,也决定了新兴的闺阁女性不再独守闺阁、听信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勇于像传统封建的婚姻制度和贞洁观念发起挑战。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严重的压抑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女性开始奋起反抗,追求爱情与平等,突出闺阁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和生存价值。
一、彰显人性:对情与爱的追求
《牡丹亭》的主旨便是宣扬爱情的美好,至情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超越世俗,对爱情的追求源自人的本性,杜丽娘的爱情故事给女性带来了真实而浪漫的想象,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在男权社会中,杜丽娘的行为可歌可颂。杜丽娘的“至情”和柳梦梅的“痴情”让两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因此,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众多闺阁女子心之向往的模范,柳梦梅也成为了女性追捧的佳偶良伴。
《牡丹亭》以杜丽娘追求自我幸福为主线,以柳梦梅的誓死追随为陪衬,两人都是彼此眼中理想爱人的代表,作品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让整个故事感人至深,给闺阁女性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引发了女性的共鸣。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也让更多的闺阁女性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牡丹亭》之所以能够在戏曲史上产生惊世骇俗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极大的肯定了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情欲。传统的封建制度是站在统治者的利益之下制定的制度,这种封建礼教极大的摧残了人的本性,使得民众丧失了自我人格,逐渐沦为封建王朝的牺牲品。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合理的“情欲”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牡丹亭》的出现,是对“情欲”的歌颂和追求,是对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的挑战,更是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二、勇于反抗: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
从《牡丹亭》的历史背景来看,作品诞生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之下,女性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压迫,生的苦闷和性的孤独让闺阁女性更加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杜丽娘勇于冲破世俗的束缚,让闺阁女性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认同,这也成为了《牡丹亭》能够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让闺阁女性失去了自我,禁锢在牢笼之中,如同笼中鸟,没有追求自由的权力。《牡丹亭》为闺阁女性正名,歌颂了闺阁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勇于追求自我爱情的精神品格。
自古以来,闺阁女性便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与权力,“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礼法制度让女性只能独守闺阁,造成了无数的婚姻悲剧。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闺阁女子,只能妥协于父母为他们选择的“门当户对”的配偶,没有拒绝的权利。明清的婚姻制度沿袭了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女性只能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品,毫无独立人格与人生价值,她们只能将全部的精神和情感寄托在自己的丈夫身上,此时的女性处于失语状态,缺乏话语权。而让女性备受压迫的是封建礼教的禁锢,“三从四德”的妇女准则严重规范了女性的行为,强权的封建礼教造成了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勇于冲破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禁锢,表达自己的情欲,出生大家世族的杜丽娘,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轰轰烈烈的追求自己的爱情。杜丽娘“至情至性”的爱情观念也受到了众多闺阁女子的追捧,一时间成了传奇女性的典范和楷模,杜丽娘象征着被封建礼教压迫数千年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对世俗进行反抗。对爱情的渴望是天性使然,杜丽娘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也激励了更多的闺阁女性勇于挣脱桎梏女性的枷锁。
三、独立人格:女性的自我价值
在我国古代的社会体制中,女性通常是作为被拯救者的影响出现的,在社会地位和社会等级中,处于下层地位,社会角色的缺失也让女性始终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长期丧失让女性始终处于压抑的生活状态中。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市民阶层的壮大让民众更加注重精神层面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女性的思想逐步获得解放。众多的知识分子提出了解放人性的观点,并得到了民众的认同,因此,在此种历史背景之下,女性有着强烈地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杜丽娘作为女性自我价值觉醒的代表,有着独特的人生境遇,杜丽娘的思想解放代表着以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不能随意与男性交往,活动范围仅限于闺阁,但对于爱情的追求从未被世俗所阻隔。杜丽娘的伤春、怀春之感代表了主人公的情窦初开,这是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将杜丽娘渴望爱情、渴望自然的心绪描写得淋漓尽致。杜丽娘浓缩了古代闺阁女性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处于封闭的环境中,身体被世俗思想所束缚,但内心从未停止过对爱情、对自由、对幸福、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向往。汤显祖的《牡丹亭》为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激励着后世被压迫的女性勇于对不公的命运进行反抗。
结语:
以《牡丹亭》为例,对明清戏曲中闺阁女性形象的分析有利于建构新兴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传统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品,杜丽娘作为拯救者的形象出现,这是思想进步和人性解放的体现。“情欲”作为汤显祖在作品中着重表现的主题,客观再现了闺阁女性的真实生活,此时的女性不再是传统的“待字闺中”、“只懂得琴棋书画”的闺阁形象,她们用自己的才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情颂歌。从女性的视角对《牡丹亭》中以杜丽娘为代表的闺阁女性进行研究能够更加细腻的把握杜丽娘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独特的价值,为规格女性带来了强烈的性别认同。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作者将笔触放在世俗生活中,冷静、客观地还原了闺阁女性的生活面貌,反映出闺阁叙事的巨大意义。颠覆了女性边缘化的地位,激发了闺阁女性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
参考文献:
[1]丁淑梅.明清闺训禁戏与女性的戏场想象[J].文学遗产,2017(01):159-169.
[2]丁亚群. 明清女剧作家“自况”戏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张岚岚. 明清传奇对《牡丹亭》的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刘婕妤(1998—),江西萍乡人,女,汉族,平顶山学院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学生,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艺术、戏剧影视文学。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