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图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地图 等7则

2020-03-24 08:47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北斗边坡病例

关注

天地图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地图

近日,为支撑和保障防疫工作,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基于天地图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布”专题地图(https://www.tianditu.gov.cn/coronavirusmap/),专题地图疫情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权威渠道,每日及时更新。

专题地图除了通过交互式统计图表提供了全国疫情病例数据信息外,还充分利用天地图地理信息支撑技术,以地图可视化和统计图表的方式配合动态时间轴,直观展现了疫情分布及发展变化情况。“病例分布地图”提供了省级和地市级两种地图展示模式,既可以宏观查询全国各省病例数据信息,又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城市;专题还通过“病例分布热力图”展示了疫情病例分布的密度和变化形势,通过时间轴和动画方式,用户可以查询疫情发生以来每一天的病例数据和空间分布态势。为方便用户了解和判断身边疫情,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专题地图还对全国范围的“病例活动场所”进行了精准定位与展示,每一个地点都准确定位到了所在小区或者村庄。

国务院三调办通知:疫情防控期间灵活有序推进“三调”

2 月13 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疫情期间灵活有序地组织推进“三调”各项工作。

《通知》指出,各地要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三调”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确保人员身体健康作为当前“三调”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稳妥推进“三调”相关工作。一方面要为疫情结束后能及时动员组织力量、迅速全面开展内外业调查工作、加快追赶“三调”工作进度尽早做好相应的准备、服务和支撑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将原定“三调”后期开展的工作总结、成果集成、资料归档等按最近时间节点做好阶段性工作,为疫情过后推进“三调”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赢得时间。

《通知》强调,要加强应急值守和上下联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调查工作。国务院三调办前期反馈地方并明确完成时限的相关任务,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予以适当顺延。其中,尚未提交的国家级内业核查整改结果、国家级抽查图斑分类确认、核查督察意见的整改结果和数据安全及保密专项检查报告,最迟可在本地疫情结束后的一周内上报。

科技

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即将发布

2 月7 日,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标准号为:IEC 61108-5)获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最终批准阶段全票通过,计划于2020 年4 月向全球正式发布,标志着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IEC 61108-5 标准是世界各国船级社对北斗设备上船应用许可——型式认可的依据,是北斗进入国际航海领域实现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全球卫星导航海用产品制造商设计、生产和测试的依据。

与IEC 之前发布的GPS、伽利略系统船载接收设备检测标准相比,IEC 61108-5 标准增加了两类新内容:一是增加了北斗系统指标和要求,包括定位精度、捕获时间、灵敏度等,体现北斗系统性能;二是顺应国际海事组织新要求,增加了船桥告警管理等内容,使北斗船载接收设备符合当前国际海事电子发展特点,也将引领后续其他卫星导航船载接收设备标准的制修订。

IEC 61108-5 标准的成功制定,为推动北斗后续进入船载综合导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应急示位标、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等相关IEC 标准,进而推动北斗更好更广泛地应用于国际海事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国首个边坡监测领域“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应用项目落地广西

近日,全国首个边坡监测领域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应用项目落地广西,该项目位于南宁外环高速G72 下行线K90+961 ~K91+111 之间,将促进边坡监测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

项目建设了监测中心与边坡监测现场之间的5G 专有网络,依托5G 物联网技术的高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特性,将大量用于探测地质松动、细小位移的各类监测传感器接入监测网,各类监测传感数据可通过5G 网络统一接入边坡监测系统平台,实现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智能分析和预警。项目还将5G 与北斗技术融合,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平台,实现优于1mm 的高精度定位,一旦发生异常位移,精确定位隐患位置,便于迅速排查和第一时间处置,后台边坡监测系统也能快速反馈,控制现场声光报警器,对现场过往车辆进行警示,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如今,配合基于5G 大带宽的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专业管护人员只需在办公室即可对坡体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巡视,直观掌握边坡宏观情况,及时排查处置隐患,科学安排指导人员现场处置,有效提升了边坡巡检效率。

全国首款“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上线

2 月10 日,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合作方联合推出了全国首款“疫情卫星地图”——新冠肺炎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

在卫星地图上,确诊病例的标注点像是一颗颗“图钉”。用户定位后,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带来的“太空视角”,可以让确诊病例分布位置尽收眼底,并显示出附近的确诊病例分布与自己的距离。该系统基于“星时代”AI 星座,利用数据智能处理和分发技术,处理遥感图片数据,并结合精确的语义识别和地理编码工具,把官方发布的疫情文字转化成了一目了然的“疫情卫星地图”。为提升服务性能,研发团队还使用了卫星运控系统、卫星影像星云平台、聚合引擎地球情报大脑系统以及地球可视化引擎等多项新技术。

目前,“疫情卫星地图”已经覆盖全国,并继续完善和跟进新增点位数据,保证用户查询到的信息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同时在后台形成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希望能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

数字

我国成功发射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用于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2 月20 日5 时7 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4 颗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此次搭载的新技术试验卫星C/D/E/F,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据悉,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4 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分别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46 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6 次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的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探月三期、高分专项三个国家重大工程今年将全面收官,火星探测器将实施发射,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三型运载火箭将迎来首飞,宇航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 次,无论从宇航发射数量,还是技术难度挑战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资源三号卫星在轨运行8年已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我国第一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已在轨安全运行8 年,超过了5 年寿命的预期目标。卫星数据不但服务国内,还向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服务。

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资源三号”卫星共获取影像301 万景,全球累计有效覆盖超过7900 万平方千米;卫星轨道姿态测量系统稳定,影像内部精度与辐射精度保持稳定,应用系统生产的数据全部满足1∶5万测图精度要求;卫星数据产品生产已全面实现业务化、自动化;按国际同类卫星数据价格计算,已为国家节省经费上百亿元。

据悉,“资源三号”卫星在星地一体化论证方针的指导下,突破了从指标设计到立体测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1∶5 万卫星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1∶5 万测图从依赖国外卫星到使用国产卫星的根本性变革。我国将逐步构建1∶5 万~1∶1 万比例尺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星座,为高精度资源测绘遥感提供长期、稳定、连续的自主卫星数据源。

猜你喜欢
北斗边坡病例
北斗时钟盘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病例”和“病历”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