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对策:“不再续约”事件的思考

2020-03-24 02:11本刊观察员
卫星与网络 2020年9期
关键词:测控中国航天瑞典

+ 本刊观察员

2020年9月22日,一家瑞典商业航天企业忽然宣布,其澳大利亚分公司管理的一个航天测控站将不再和中国客户续约。

这条消息被以《失去澳大利亚卫星站 中国航天受影响多大》的标题在国内广为传播,甚至英国路透社也以《中国失去进入澳大利亚航天跟踪站渠道》的标题做了独家报道,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舆论关注。

实际上,公众媒体报道的标题乃至内容,并没有充分反映这个事件的政治、商业和技术真相。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查来厘清事实,把涉及其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做一个初步的解读。

这次事件的主角,是瑞典航天集团(SSC)。瑞典虽然不具备自行发射火箭和卫星的能力,却是国际航天活动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具体到SSC,根据其官方网站的介绍,企业提供航天发射和科学服务、卫星地面网络服务、航天器运控和工程服务。按照其官网的介绍,这家公司在全球拥有11个测控站,其中瑞典本土2个、美国3个、澳大利亚2个、智利2个,泰国、加拿大各1个。在澳大利亚设立的两个测控站分别是当加拉(DONGARA)站和YATHARAGGA站。YATHARAGGA站是中国在海外布设的5个深空测控站之一。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瑞典航天集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航天基础设施服务商。从商业角度说,当然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SSC公司与中国航天机构的合作始于2000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16日,SSC公司还发表声明,高度评价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其中谈及了在气象、遥感、空间物理方面的合作,同时,还特别提到了瑞典Esrange站通过接收和分发中国气象卫星数据,为世界防灾减灾做出的贡献。此外,SSC还对其麾下智利测控站参与嫦娥四号落月过程而深感自豪,并给出了具体的中方合作机构名单,其中包括中科院遥感所、中国气象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

瑞典航天集团(SSC)在全球拥有的11个测控站

需要知道的是,商业化航天测控并不仅仅是出租现有设备或者利用现有设备提供共享服务。为了服务于经济规模较大的客户,测控服务商往往需要新建大型设施,并且签署较长周期的服务合同。位于澳大利亚YATHARAGGA的地面测控站就属于这种情况。2019年1月16日的文件中,SSC特别指出,YATHARAGGA站就是专门为中国载人航天任务设立的,并且已经多年不曾使用。这与中国有几年时间不曾实施过载人航天飞行的事实相符合。另外,SSC在对华合作中也充分体现了契约精神,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和约束提供服务。这也是SSC能在中国市场长期开拓业务的基础。

SSC官方在回复路透社采访邮件时称,YATHARAGGA站将不再与中国客户签署任何新合同,但是会把现有合同执行完毕。SSC并未透露现有合同的年限,考虑到大型测控天线的平均寿命和测控领域的常见商业模式,我们可以认为,YATHARAGGA站的合同可能还有数年时间才会到期。

SSC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以及总体的地缘政治态势,SSC打算在未来几年,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其他市场上。”

但,根据新闻搜索,并未发现SSC与中国客户在商业合作中有所龃龉。此外,虽然澳大利亚近期积极追随美国,发表反华言论和采取反华措施,但并无证据证明澳大利亚政府直接介入了SSC事件。那么,SSC所遭到的政治干预,是否应当是来自瑞典政府?瑞典政府同样没有理由主动中断一家企业和中国的商业合作。这样的政治压力显然来自于美国政府。

瑞典虽然是永久中立国,但作为一个北欧小国,在政治、外交和高技术产业上,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近年来国外媒体的报道,瑞典和美国情报机关也有着深层次合作。因此,美国向瑞典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瑞典企业中断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是有着一定政治基础的。

SSC全球服务网络

这就意味着,不但YATHARAGGA站,在今后一段时间里,SSC都很难与中国航天机构签订新测控服务合同。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变化,当现有合同执行完毕,中国航天机构不仅无法使用YATHARAGGA站,也不能使用SSC其他测控站。

考虑到近年来美国国内的政治气氛,无论2020年大选的结果如何,美国对中国高技术活动的遏制和打击将持续升级,商业航天必然是优先被打击的对象,商业化的航天国际合作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中国商业航天的业界,是时候坐下来共同商讨对策、各自发挥优势了,而不是继续各自为战。

不过乐观的一面是,由于中国航天从上世纪90年代的《考克斯报告》开始,就遭到美国打压,加之《国际武器贸易管制条例》的影响,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对美国、欧洲航天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依赖。与欧洲的航天合作基本上处在学术层次上,远没有商业化。另一方面,广大的世界商业航天市场对中国企业是开放和自由的,即使美国施加政治压力,也不会打断中国商业航天国际化的进程,更不会致命。

同时,我们业界要切实抓好航天产业的内循环市场开发,其中主要是航天技术的应用和航天文化产业,这将是一个体量巨大的蓝海市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商业航天产业的未来。采取了正确对策,我们就完全可以把中国商业航天的大格局切实推进、做大做强。否则,产业发展水平很难说不会停留在现有层面。而没有突破,则意味着退步。

猜你喜欢
测控中国航天瑞典
瑞典没有“剩宴”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昆山祺迈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古老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