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永盛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非常丰厚的非遗宝藏,不少是同出一源,密不可分的,如“粤剧”与“凉茶”两项非遗,更是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政府共同申报,同时成为国家级非遗,而粤剧更上一个层次,列入世界级的非遗。接着要向大家介绍的非遗颇为独特,它是跟随特定的历史和时代变迁,穿梭于香港和江门地区,成为两地共同的亮丽名片,成就两地的经济发展,丰富两地的文化内涵。它就是“东艺宫灯”。
东艺宫灯具有颇长的历史渊源,这与七百多年前发生在广东新会的厓门海战有关,随着海战以宋军大败告终,宋朝亦走下历史舞台。但是跟随南下的宫廷艺人、御师纷纷流落江门新会一带,其中一名李姓的宫廷制灯师傅,最终选择定居新会(今江门地区),从而带来了宫灯制作技艺,他的后人一直继承祖业,成为宫灯专业户。大约清代光绪年间,后人李希焱在江门长堤开设了宫灯瓷业行,随着江门定为通商口岸,商业日益繁荣,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宫灯行业兴旺发展。1925年,传至其子李发接棒,并为东南亚华侨代办宫灯,对外业务逐渐增多。
1 9 4 1年,李发将生意渐渐移至香港,并依照妻子描绘下来的宫廷饰品图案加以改造,制成现代宫灯,宫灯生产达到了鼎盛,1949年获得英国专利权,这是最早获此专利的中国产品。在香港生产的东艺宫灯,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海外华人对祖国思念的直接投射,更是一种东方美学和艺术的完美体现。无怪香港影视界均以东艺宫灯作为专业道具,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祈福、添丁点灯等更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饰品。香港老牌的传统活动“工展会”,是战后香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历程,为日后的经济起飞奠下坚实的基础,东艺宫灯非常支持工展会,并曾六次夺得产品冠军奖,成为香港一大品牌。
东艺宫灯包含红木雕刻、玉雕、中国结、中国书画等多种元素,是灯具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宫灯虽小,但其风格独特,体现和映衬了中国古代文明及灯具造型和建筑艺术之美。制造宫灯的顺序,先按要求备料、开料、出槽、挑花、拼件、配活插件;在绢、玻璃上作画、上色,并固定、安装、结穗、挂饰、装灯。其雕刻法是以铁丝锯穿,再用刀刻,然后用铁丝磨其空隙,并经过多次打磨修整。木材制造灯架及龙头挂件、配件,丝穗用以编织最具中国传统的中国结、流苏等多变的挂饰。
东艺宫灯传承人李仰东
插扇根据宫灯大小取材定制。画玻璃是在内壁作画,先将玻璃内壁磨砂,有利光源透出柔和光线,及方便上色,然后在玻璃上画上中国传统花鸟山水画。绘画使用特制的颜料,俗称“灯胆油”,以求光线透出,并能映出透彻的中国花鸟画。在内壁作画,题字是反写的,以简洁明晰为主。由于宫灯精细,故要求画要画得精致、工整。在玻璃上作画比绢布更具耐久性及安全性,极具观赏艺术价值。
上世纪70年代,李发与江门国企成立“东方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制作并销售宫灯。1989年,李发迁厂返回江门,其子李永棪将东艺宫灯制作技艺带回江门故里,再次在其原地生根开花。目前,香港业务不断,继续发挥两地互补互动互长的功能,令宫灯艺技更臻完美。
“东艺宫灯制作技艺”于2012年已经列入广东省级非遗名录,而在香港,“东艺宫灯”亦进入香港非遗清单的增补项目之中。东艺宫灯在香港与江门都获得理想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两地文化的共通共融,互动性很强,大家都在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并肩努力!
2020年1月4日,央视戏曲春晚录制现场布置了大型走马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