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如
优秀的诗歌总是充满宁静的激情和力量。诗歌不仅具有审美教育、文化涵养、言语培育和思维优化功能,更充满了想象。想象使移情成为可能,而正是移情打开了对话双方心灵的窗户。在文字“慢”沟通的视域,诗人吴重生让诗歌释放想象,赋予诗歌作品以“对话”功能,也释放了诗歌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他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通过诗歌和女儿进行不同主题的对话。从其女儿出生到两周岁,吴重生坚持每天给女儿写一首诗,后结集出版诗集《女儿的眼睛》。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现代社会,很多孩子迫于学业的压力,困于日常的微信、抖音、快餐文化引发“心理盲”和“五官盲”现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熟视无睹。他们不关注自然万象,不关心社会变迁。他们没谛听过山涧水的流动,没有在夏夜的田野上仰望过繁星。没有想象的释放,没有穿越现实的窗去看待世界的能力,没有将假象世界带入体验中存在的能力。诗人吴重生另辟蹊径,释放诗歌的想象让女儿看到更多、听到更多,感受更多,并借此摆脱那些习以为常的,抽离现实环境的“盲”的状态,哪怕只有片刻。他在中考前夕写给女儿的诗歌《我家厨房窗外》这样描写:
我家厨房窗外是一个富得流油的春天/炒菜时不断有树香叶香飘入/偶尔也会有几声鸟鸣/钻入火上的铁锅/变成几碟生猛海鲜/掌勺的感觉是一种加冕为春神的感觉/从来不需要什么味精/春天的味蕾已很丰满/也不需要什么酱油/早起的春风已将五味调和
他在诗歌中将厨房做菜的生活情境描述得栩栩如生,呈现给孩子“春天、树香、叶香、鸟鸣、酱油、春风”的多维直观、“色香味”俱全的感观冲击。通过想象使五官、肢体活跃起来,情感兴奋起来,打开感受真实世界的一扇扇知觉的大门。诗人通过静静流淌的文字,不仅仅想传达给女儿“菜有多美味”,更让女儿感知“菜为何这么美味”,使得一个对女儿有着真挚情感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正如诗句“掌勺的感觉是一种加冕为春神的感觉”所表述的那样,作为父亲为女儿掌勺做菜的感觉再好不过了。
诗人吴重生对女儿的爱和千千万万普通人家的父亲一模一样。父亲对女儿发自内心的疼爱,在最后的诗句中得以充分体现:“最多加一羹大海的呵气/让我挥洒锅铲煮一锅翻江倒海的祥和/听说小朋友放假回家/枇杷在楼下悄悄成熟”。儿童绘本《皮皮猪和爸爸》的故事,正是现代很多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不确定和试探心理的真实体现。很多孩子的内心一直在问询“爸爸(妈妈),你爱我吗?”诗人吴重生通过诗歌与女儿的内心对话,借助于文字的力量,让父爱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他告诉女儿父爱永恒。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吴重生说:“也许,你不经意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礼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来自天使的赠予。”在他看来,女儿入队、入团、升学、成人礼等人生成长的关键结点,每一个时刻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都是父女对话的良机。每逢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他总会借助诗歌和女儿深入对话,给予女儿温暖、鼓励、关爱和力量。在他写给女儿的诗歌《大地正式录取你成为山川的一部分》里这样描述:“我一路飞奔/只为迎接旷野里的那一场豪雨/周身被风的细胞填满/建仁树义/今夜在长江以南再次发声。”诗人通过“飞奔、豪雨”的描写,把父亲对女儿被录取的欣喜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诗人想对女儿表达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对女儿之前所有付出和努力的认可:“北方的这场豪雨/我关注你已经很久了/从你成为黄河奔流开始/从你成为白雾升腾开始/从你成为紫云集结开始。”三个连续反复的“从你……”诗句更让女儿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信念。
正是由于出奇、出新的想象,作者才能打破思维的常规,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情境中的女儿,也正由于想象,女儿才能实现自我更好的认识。父亲在无形中帮助女儿在体验中发现选择与行动的新路径。而后半诗行则通过“飞奔、迎接”表述了对女儿被录取的鼓励和祝福:
今夜/你终于成为这场铺天盖地的雨/红色通知书已在你手上/大地正式录取你/为山川的一部分/成为昆仑山雪的一部分/成为南海潮的一部分/今夜我一路飞奔/只为迎接这场不期而遇的豪雨/春雷滚滚/撕亮了秋的夜空
其中的“昆仑山、南海潮”折射出父亲对女儿未来的期许——平凡但不普通,不平庸。诗歌赋予了父亲对女儿升学录取时的狂喜、付出努力的肯定、鼓励和祝福、期许以独特的仪式感。当诗歌里的描述成为孩子经验的客体,就会激发他们产生追求更美好状态的渴望。
阅读诗歌的过程是读者真切地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过程。通过诗歌,读者诗意地运用想象的能力,将诗歌作者所创造的“假象世界”变为现实的世界,并以某种方式参与到作者的探索。正如诗人吴重生在《写在女儿生日之际》所描写的:
今夜,天空格外宁静/你在燕园的某一朵荷花旁侧听诗/园外的风已经转暖/秋分从两天之后探出头来/去年,你说文学的作用就是安慰/我吃了一惊/而今夜的宁静/恰恰印证了你所参悟的人生/我带着你给的答案为自己疗伤/用有些生涩的长短句/有些率性的书法
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作者以自己的生活思考为原点进入一个不断拓展的空间,由此和女儿一起看世界,一起经历,共同成长。当作者把诗歌与对女儿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对话的相遇就真正得以发生。
作者通过诗歌让女儿感知:“成为你自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身份认同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探索更多的文学意向,来开始塑造想象:
以一年为期,我们相约去东海/听一回浪的澎湃,只听一回/整个大陆便飘移了起来/我们决定当天返程,举杯为号/带走那一群大海的眼睛/过了许愿河,就是你的青春/是用脚步丈量时空的执著/是南风北渐的坚定/今夜,天空很高远/我在星群之间辨认你成长的路径/有一些故事正在融化/成为海平面的一部分/愿你能爱你所爱/譬如藏在博雅塔顶上的文学/譬如遁迹于未名湖中央的外语/愿你触手可及月亮/抚摸你所喜欢的任何一片云彩/或者星星/就像此刻高楼林立的北京
诗中“去东海听浪”“举杯为号”“带走大海的眼睛”,以及“用脚步丈量时空”“抚摸云彩”等,既是实指也是虚指,作者把他和女儿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借助文学意象,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意象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想象,一个孩子实现人生跨越的意象。当孩子有了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时,当他们开始认真思考事物更美好的状态时,他们便具备了努力成就更好自己的能力。
后续的诗行中,诗人继续以对话的方式和孩子探讨人生的理想:
在空旷的大街上,我仰望万家灯火/也许你会说,所有的生日都是虚幻/只有书本上的文字真实/一如你我曾经共同放飞的風筝/已经成为天空的一部分/今夜,天空格外宁静/一个父亲在月坛写诗/写成一行,便用白云擦去/他的安慰正在天空下成长
诗人以父亲的角色和女儿共同探讨未来的方向。一旦孩子开始为自己的世界命名,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勇气。
作为诗人、父亲,吴重生通过诗歌来生成、丰富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亲人对话,与朋友对话。通过诗歌,他打开和女儿之间新的沟通对话空间。诗句静静地流淌,引导孩子从许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从不同的侧面来获得意义。诗歌是他对女儿爱的代言,他对女儿真挚的情感,无私的付出,似海的包容,无限的疼爱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体现得酣畅淋漓。女儿的卓越和优秀是对他践行诗歌教育功能的最大鼓励。尽管这个世界由于时代变迁而发生无比复杂深刻的变化,但他始终深信诗歌依旧是亲子对话的有效路径。让孩子在与诗歌的相遇中去想象,去拓展,点燃未来的希望。在他看来,诗歌之于教育的力量是“神奇的、确定无疑的和非凡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