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专栏·声音

2020-03-23 13:01
教育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脑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永华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

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人类科学发展的长期目标。近30年来,脑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各种新的发展和新的成果,使我们依稀找到了探索大脑奥秘的入口途径,也使我们有可能把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脑潜能的开发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将儿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脑科学的发展相结合,是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之一。

郭爱克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人们常说,知識就是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他告诉我们重要的是人们要不断地提出问题(Wichitg ist,Das man nicht aufhoert zu fragen)。“脑科学与教育”将启迪我们学会敏锐地思考。

何清华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脑科学是未来教育科学的基石,教育将越来越尊重脑科学相关规律。2020年,脑科学与教育将继续携手并肩,努力实现基于脑的教育这一目标。新的一年,祝《教育家》杂志越办越好,祝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李小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基于脑科学的教育在新的一年里,会蓬勃发展起来,我相信脑科学的教育能改善和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和方法,尤其对于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带来更多的帮扶,给予很多的科学养育方式方法。

蒲慕明 / 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脑科学告诉我们,智力所反映的是大脑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是大脑里存储的信息量。教育的目的应该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教导学生如何思考和使用所学的知识。

秦绍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是促进未来竞争力的基础,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竞争力。《教育家》杂志“脑科学与教育”专栏,传播和普及今天脑科学知识和前沿进展,推动认识和理解脑的工作原理,服务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势必给我国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苏国辉 /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

渔猎时代,人们必须四处寻找食物才能维持生存,所以不需要专门的运动。但现代生活中,人们工作就坐在办公室看电脑,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们的运动越来越少,养成了越来越不爱动的生活习惯。运动量不够大脑就容易患退化病。期待更多的人走进运动场地,迈开双腿,用运动让你的生活工作学习更健康。新的一年,祝愿《教育家》杂志越办越好,祝愿“脑科学与教育”专栏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汤涛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

今天,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把这些重要发展方向和教育结合起来,将是更深层次的挑战。这更大程度上需要结合智慧教育,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当今全球教育有很多资源,我们要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加强开放学习,促进人工智能、脑科学的教育和研究,造福人类。

谢俊霞 / 青岛大学脑科学与疾病研究院院长

脑科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其发展不断促进着人类智慧与才能的提升。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研究依托于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诞生和应用。显然,脑科学与教育已成为备受重视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研究成果——将脑科学与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不仅是当前世界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而必然的趋势和潮流,而且也必将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影响。

杨雄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2019年,我见证了为使脑科学与教育相融合所做的种种努力。这很可贵。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目前的这种努力主要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与自然属性同样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教育作为塑造人的身心的一种方式,涉及更多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基于脑科学推演的教育方式,未必与人的社会属性所要求的或所希望的相契合。在现实中如何妥善处理这种或那种不契合,是每一个参与脑科学与教育关系讨论的学人面临的无可避免的挑战。

猜你喜欢
脑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