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香 周烨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小学坚持“让孩子从这里得到发展,让教师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双主体”办学理念。针对学生受商业广告的诱惑,而出现的过度消费、盲目攀比,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导致的好逸恶劳现象,以及扭曲的劳动观、财富观等问题,光明小学以《财商》课程为突破口,开展财经素养教育。
精心组织“爱心月”,为财商教育“试水”
小学阶段,引入财商教育是否合适?会不会让“铜臭味”污染了校园?是否会造成小学生“一切向钱看”的错误风气?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的国家课程学习?对于这些担心和顾虑,我们以三月的“爱心月”为契机,组织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爱心月以“小红花互助会”的爱心义卖为主题,鼓励学生为贫困地区的同龄人献出一份爱心。在“爱心月”的活动上,同学们自发形成了各自“商战联盟”,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小老板”们把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得整整齐齐,“水晶文具店”“书香艺苑”“皇冠小屋”店铺名称各具特色,成为活动的一道风景线。活动中,同学们推销,记账,计算有没有赚钱,很多内向害羞的同学大声吆喝起来,不爱学数学的同学也在实战中学会了验算。捐款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露出自豪的神情,感受助人的快乐,感受劳动的快乐。
而家长们更多的是惊讶,是欣喜。看到自己的孩子每次活动以后,回家主动做家务,做作业不用家长督促,都感到无比的欣慰。于是,学校顺势而为,适时提出开设《财商》课的意见,家长们都非常赞成,并主动献计献策,愿意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部分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主动提出,愿意为学校提供银行体验活动场所,愿意成为志愿者教师,协助学校完成教学工作。
教师“先行”,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
在取得共识后,“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浮出水面。为了让财经素养教育在光明小学落地扎根,學校专门成立了财经课程教研组,由教学处主任负责日常协调,选拔积极性高的骨干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融合和集中授课实践,定期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专家团队参与课程建设,与老师们保持即时沟通交流,并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方便教师日常教学参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注重教学资料的搜集积累,把教学的相关材料、数据及时整理总结,在探究摸索中提升自我。
学校与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职业体验基地,让孩子们了解银行业务、银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掌握银行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识别真假钞的方法。银行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双师”教学,打开了财经素养教育又一扇大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把财商教育打造成学生自我成长的精品课
走进孩子,走进生活,把学生日常的生活素材纳入财商课程之中,这是光明小学财商教育的又一途径。以四年级课程《我想养猫猫》为例,教师从学生都喜欢养小动物,却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服爸爸妈妈这个生活情境入手,融入了数学(计算养猫的花费)、语文(写出有趣的作文)、劳动教育(分担家务、减少开支),并且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待各种生活现象,如学习、游泳、打游戏等,从成本和受益的角度让学生讨论,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财商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化、长期化的生活实践教育,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光明小学在专家的指导下,“抓队伍、重课堂、强特色”,聚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建立了社会多种力量参与的机制。跨学科、系统化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提高了学生财经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多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