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冰纯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将财经素养列入公民教育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意识到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陆续开设了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作为一线教师,在进行财经素养课程教育过程中,愈发感受到财经素养教育对于学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活动:把财经素养化于学生的活动生活中
笔者所执教的年级是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对于财经的概念是很肤浅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淡概念、重行为”,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进行正确的经济行为即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金钱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能认识货币,能使用货币独立购买商品,但是他们对于消费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仅仅知道买与卖,却不知道货比三家。因此,笔者根据学情,设计了《我会货比三家啦》这一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懂得商品价格的变化,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货比三家,学会理性消费。
活动实施前,教师按照家庭住址,将学生分为9个组,每个组6人。每个小组挑选一样家庭中经常需要购买的商品来进行比价,如鸡蛋、牛奶、纸巾、大米等,然后小组合作,选择四到五个地点,如在家楼下的小卖店、附近的沃尔玛、华润超市,包括互联网的天猫超市等网络平台进行价格调查,并完成调查表。
财经素养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十分重要。每一次进行小组活动时,都要先进行小组建设,每个小组需要根据活动内容来确定组名,如本次活动,学生的小组名称有“鸡蛋几钱一个队”“牛奶哪里最实惠队”等,既增加活动趣味性,又明确活动目的。同时,好的带头人很重要,小组需要推选组长组织本次活动,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人员分工,确定调查路线等。
活动进行时间为一周,这一周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后时间进行调查,并拍下相关照片(不同卖场中的商品价格并做好标注、小组活动照片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至少一次活动指导,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小组任务。如有的小组因为组员课后空闲时间不同步,不能共同行动而产生争吵,笔者及时进行调节,并建议每个人按照分工带着调查表完成自己的部分,最后汇总也可。有的小组因为牛奶的品牌太多,一一比对增加了工作量,笔者就建议他们选择其中两到三种知名品牌的进行调查。小组在调查表中要将小组发生的问题与教师的建议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活动参考。
调查活动开始后,学生积极响应,纷纷带着自己的任务和组员一起行动,有的在家长带领下进行实地调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很高,组内时常发生热烈的讨论,时不时带着疑问到学校问老师。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后,每个小组将调查资料汇总,并制作一份小组PPT,在课堂上进行三分钟的汇报。汇报内容可以是不同卖场中同一商品的价格比对,也可以是同一商场中同一商品不同品牌的比对,最终小组得出结论。在各个小组汇报结束后,组间互相打分,评分最高的三个小组可获得“最佳理财小能手奖”。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作出总结,巩固活动成果,让学生在日常消费中也能货比三家,理性消费。
活动结束后,笔者向家长和学生收集了活动反馈。家长对本次活动的认可度十分高,大部分家长觉得“很实用”“对现实生活有帮助”,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形成了货比三家的意识,并在日常消费中有所体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经常进行。
而大部分学生表示活动内容轻松有趣,希望尽快参加下一次活动。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家庭常用的消耗品其实价格比较固定,没有货比三家的必要性,觉得“差不了几个钱”。这和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有关系,因此,在收到这种反馈后,笔者在学生的活动汇报课上进行了这样的总结:“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同样的东西,在沃尔玛买和在楼下超市买,就差那几块钱,没必要这么麻烦地货比三家。但是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货比三家,不是让大家生活中每一样商品都去进行价格比对,而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在不同地方买东西,商品的价格会有所不同,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便宜,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倾向购买价格更实惠的商品,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美德。在特殊情况下,如你实在很口渴,肯定是选择近在咫尺的小卖部买水,而不会为了便宜一块钱而去远处的超市里买。正常情况下,我们要知道怎样做选择才是最经济实惠的。”
总结:将问题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在本次《我会货比三家啦》活动中,最深刻的体会有两点。
一是财经素养教育必须立足生活。培养小学生的财经素养不能光是概念的灌输,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参与,真正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生活实际,才能引发学生兴趣。本次活动选择的是每个学生日常都会接触的商品,需要接触的地方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去的商场,也更能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消费管理,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效果非常好。所以财经素养的培养,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扎根生活,用于生活。
二是活动设计可操作性要强。财经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每一次设计的课程活动,都应该让学生易理解、可实操、有趣味。本次活动,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有几个:小组建设、实地考察、完成调查表与制作PPT。五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能独立外出到住家附近的地方,因此,活动在开始之前,是按照家庭住址来划分小组,方便学生讨论、交流,也方便学生到住址附近的商场,降低外出的风险,可操作性强。小组建设、调查表和PPT均是在日常教学中均有训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已经轻车熟路。因此,活动开始后,学生遇到的困难不多,即使有,也能组内解决,只有少部分需要教师干预。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學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设计适当难度的问题,将问题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当问题太容易,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或者不用思考就能得出解答,没有挑战性,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活动设计难度太低,没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创新创造,对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太大帮助,学生只要照着教师给的活动思路做就可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失去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活动设计,应该注意把握难度,增加活动的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增加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成就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