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瑜 张万科
摘 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促进国家生态环境得以长久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关注焦点转向祁连山地区,祁连山作为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因而祁连山地区的生态保护以及治理工作作为当下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因此,在结合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当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祁连山地区生态环保与修复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修复;祁连山
因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进而使得国家逐渐减缓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家在加大关注力度的同时,将发展重点转向以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经济,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密不可分,因此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不仅有利于地区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为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当前祁连山地区的生态发展而言,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失去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价值。因此,要加快祁连山生态保护步伐,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稳定,并逐渐朝向良性方向发展。
1 祁连山地区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
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但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和使用,导致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当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更有甚者,部分区域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此外,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温室效应不断加强的前提下,祁连山地区的雪线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祁连山地区居民以及物种多样性都受到极大影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下面就祁连山地区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1 破坏以及污染生态保护区的现象屡禁不止
国家在1988年设立了祁连山自然生态保护区,设立时间较早,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在上世纪初,生态环境污染的源头大多来自工业废水排放,祁连山地区也不例外,通过调查了解到,祁连山地区的污染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黑河之中,因其周边存在许多工厂以及制造型企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废弃物没有进行及时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流的黑河中,对黑河水造成了极大污染,与此同时,在工厂中排出的大量廢气能够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对整个祁连山地区的环境以及物种的生存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废气弥漫在空中,使得整个祁连山地区笼罩在黑色污染之下。因祁连山地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产地,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会严重影响黄河流域的水源质量。
1.2 “掠夺性”的放牧方式加速草原退化速度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祁连山地区人们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会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又因为祁连山地区的地势以及环境特点与羊的生存要求相符,人们将养殖羊作为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正因为人们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过多的考虑草场承载能力,导致这种近似掠夺式的放牧行为导致草场退化速度不断加快,而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发生在2010~2015年这一时间段,人们对草场的肆意索取导致草场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导致草场难以恢复,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
1.3 旅游项目未通过审批先行建立
在21世纪之初,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压力也不断增大,旅游已经成为较受大众青睐的解压方式,为及时满足人们的娱乐诉求,有效带动经济发展,许多旅游开发商将旅游项目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内,但在引入之前并没有进行申请,未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允许,自行做主将旅游项目引入其中,并开始建造各种娱乐项目,例如滑雪、观光等项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旅游项目建设必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前提,最重要的是在建设之前必须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未经允许便擅自建立既违背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同时触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底线。
2 加强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有效策略
2.1 核定草原载畜量,落实草原禁牧以及草畜平衡制度
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要十分熟悉国家对草原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具体落实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前提,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对祁连山地区综合管理规划的支持,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争取更多项目,有效推进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在环境保护的比重,进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原环境,并且切实有效地落实草原禁牧以及草畜平衡制度,精准核对草原承载畜牧数量,使得牧民能够在草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畜牧活动,在保证牧民经济收入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在最大限度内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要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以及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草畜平衡,尽快达到以生活方式带动生产方式转变的目的,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2.2 建立与之对应的生态监测系统
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无法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相应的生态监测系统,因此,祁连山保护区工作人员要尽快完善监测网络,按照监测标准以及要求有序进行,并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评估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自2015年以来,其生态监测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并不断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予以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数据,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查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以此形成完备的数据库,为大数据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的行为和活动加强监测以及评估。
3 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分析
祁连山地区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无论是在水源治理还是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都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理,在政府相关部门与祁连山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其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对违法建设旅游项目的相关人员予以严肃处理。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细则更明确,加大了对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另外,水源污染现象得到一定缓解,就近2年情况来看,水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祁连山地区水源涵养基地的作用逐渐得以恢复,并凸显其存在价值,不仅如此,草原畜牧量超载现象逐渐减少,草场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从整体情况来看,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较显著。
4 结语
综上所述,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是确保该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此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推动生态发展不可忽略的核心,其发展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另外,祁连山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管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将祁连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永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J].中国林业产业,2018(4)
[2]仁青卓玛.祁连山草原的生态保护及发展策略[J].农家致富顾问,2017(14)
[3]赵发华.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2)
(责任编辑 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