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碧鹭
3月10日,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联新材”)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上市。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高端液晶显示材料生产项目、科研检测中心项目、资源无害化处理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从瑞联新材披露的数据看,公司短期负债较高,账面资金有限,偿债压力较大。更为关键的是,据《红周刊》记者核算,报告期内瑞联新材营收、采购及存货方面的数据均存在异常,需要公司做出合理解释。
瑞联新材是一家经营精细化学品企业,主要从事液晶显示材料、OLED显示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瑞联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9亿元、8.57亿元、9.9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800.87万元、9464.21万元、14846.45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
在看似良好的成绩背后,瑞联新材的负债压力并不小。招股书介绍,瑞联新材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且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快速扩大,为满足生产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高,便只能借助于外部融资。目前瑞联新材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以银行借款为主,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0年内需要归还银行贷款金额达3.09亿元,而截至2019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有1.55亿元,流动性趋于紧张,短期债务压力较大。倘若未来公司生产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动,公司无法筹得资金,恐怕将会影响到正常运营。
资产负债率方面,2017年-2019年合并口径下分别为48.1%、54.36%和45.74%,而这些债务又以流动负债为主,报告期内分别占总债务的83.32%、85.71%和98.64%,这样的资产负债率也并不算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瑞联新材首次冲刺A股,2017年7月,瑞联新材便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拟募集4.35亿元,在创业板上市,不过最终折戟。而本次却拟募资10.52亿元,募资金额比之前翻了一番还多,对比两次募集资金用途,差异并不大,但此次拟募集资金额度却大幅增长,足见其对资金的渴求。债务压力本就不小,而资金需求又越来越大,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
另外,《红周刊》记者也注意到,瑞联新材的大客户过于集中。2017年-2019年瑞联新材前五大客户向其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44亿元、6.52亿元和7.2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5.61%、76.11%和72.83%。这虽然对瑞联新材营收规模的扩张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一旦下游大客户出现不利变动,那么销售的高度集中则有可能给其业绩带来不利影响,这方面的风险也需投资者注意。
尽管报告期内,瑞联新材的营业收入在不断增长,但据《红周刊》记者核算,其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及经营性债权之间的勾稽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瑞联新材营业总收入为8.57亿元,其中境外收入为7.16亿元,该部分不需要考虑增值税的问题,境内收入为1.4亿元,该部分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整体核算后,可得出当期的含税营收大致为8.79亿元。按照财务勾稽关系,该部分含税营收将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入和经营性债权的增减。
在合并现金流量中,瑞联新材2018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7.6亿元,再减去当期预收款项所增加的109.08万元,则当期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金额大致为7.59亿元,将其与含税营收相比较要少1.2亿元。也就是说,当期大概有1.2亿元含税营收未收到现金,应体现为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的新增,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翻开资产负债表,2018年末,瑞联新材应收票据为173.12万元,应收账款为1.29亿元,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为726.49万元,以上三项合计较期初仅增加了3026.02万元,这跟上述理论金额明显不符,存在近9000万元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2018年瑞联新材大概有近9000万元的含税营收既没有形成经营性债权,也没有相关现金流的流入。
《红周刊》记者以同样的逻辑计算了瑞联新材2019年的数据,发现其当年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及经营性债权方面也存在异常,相比之下,含税营业收相比后两项多出1.17亿元。连续两年出现勾稽异常的状况,还需公司做出合理解释。
除了营收数据存在诸多疑点之外,瑞联新材的采购数据与相关现金流及经营性债务间同样存在勾稽异常的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瑞联新材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03亿元,占采购总额的44.89%,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的采购总额为4.53亿元。增值税税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整体核算后,可得出其当期的含税采购金额约为5.15亿元。
理論上,从含税采购金额中扣除当年形成的经营性负债后,应该是当期为采购而支出的现金。招股书显示,2019年末,瑞联新材的应付票据为1亿元、应付账款为9453.95万元,两项合计较期初减少了5027.81万元。也就是说,当年瑞联新材的现金流出不仅用于支付含税采购,还结算了部分往期的经营性债务,理论上2019年联瑞新材应该有5.66亿元的现金支出。
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瑞联新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34亿元,再加上当期预付款项减少的805.94万元,则当期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大致为5.42亿元,相比理论上应当支出的金额大概要少2400万元。也就是说,2019年瑞联新材大概有2400万元的含税采购既没有现金流,也没有经营性债务的支持。
《红周刊》记者又以同样的逻辑核算了该公司2018年采购数据的勾稽关系,发现仅存在210万元的差距。如果说2018年瑞联新材的采购数据相对正常的话,那么其2019年采购方面存在的2400万元的勾稽差异就很难让人理解了,对此,需要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不仅如此,瑞联新材采购数据和存货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存在疑点。
招股书披露,瑞联新材主要原材料采购包括基础化工原料和外购中间体,2018年基础化工原料采购金额为2.08亿元、外购中间体的采购金额为2.13亿元,二者合计为4.21亿元。同期该公司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金额为3.56亿元,相较于原材料采购金额要少大约6500万元。也就是说,当期所采购的原材料并没有完全消耗尽,应该结转至年末的存货中,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否如此呢?
瑞联新材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等,其中2018年末,瑞联新材存货中的原材料为4438.18万元,仅比年初增加了105.38万元。当然,存货中的其他项目也存在原材料的耗用,具体来看,2018年末,瑞联新材半成品为1.1亿元、库存商品为1.14亿元、发出商品为1494.08万元,以上项目合计较年初增加了4954.53万元。
虽然招股书中并未披露存货中的各项目耗用原材料的具体情况,但当年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64.04%,据此可以估算出以上增加部分耗用原材料金额约为3172.88万元。算上上文中105.38万元原材料的增加额,则其当年原材料实际仅增加了3278.26万元,这跟理论上应该要增加的6500万元相比,存在了大约3200万元的差距。
同时,《红周刊》记者以同样方式对瑞聯新材2019年存货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后发现,其存货变动与材料采购及材料成本之间的勾稽也有1400多万元的差异。连续两年均存在不小的异常,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