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果,基层政府对新时期的乡村文化治理工作也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要在进行乡村文化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文化治理中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善。希望本文能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基层政府 乡村 文化治理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环境下,我国乡村的整体风貌也有了重大改观。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进入新的时代以及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在精神文化层面进行相应的建设可以进一步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力量。基层政府要有效开展文化治理,就需要充分考虑目前乡村治理中的困境,进而积极应对困难。
一、乡村文化治理的原因
乡村文化建设也就是对乡村灵魂的塑造,所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时期乡村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基层政府为主导进行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以东湖镇人民政府为例,其乡村的文化治理与其他区县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治理。
二、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
(一)制度保障缺失
在我国逐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结构也随着乡村土地的流转发生了一定的转型,在这一前提下,基层政府经常以经济发展或政治秩序稳定为工作重心,而忽略了对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在乡村文化治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完善,难以保证文化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管理约束。
(二)村民文化认同感较低
目前来看,在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乡村发展过程中,村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进而导致传统村落演变成了新型社区。这样的发展现状虽然促使农村面貌获得改观,但同时也造成劳动力外流、妇幼留守等社会问题,进而导致乡村价值观和公共精神有所缺失。
(三)文化治理方法局限于传统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手段之一便是文化振兴,但囿于以往的管理经验,部分基层政府仍没有明确的乡村文化建设方法,习惯于依照指示文件施行相关管理。这种缺乏服务和治理意识的工作方式,仅仅是对上级指令的贯彻执行,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沟通。
三、基层政府视角下乡村文化治理的途径
(一)开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素质
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基础,所以,针对特定乡村群体进行教育及培育,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进来,整体提高乡村素质教育,是增强群众文化意识与主体意识,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在注重乡村文化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注重将农民群众吸引到公共文化管理与建设的工作中,进而对公共伦理和道德塑造起推动作用。例如要进一步正视女性在家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对家庭教育的强化,进一步缓解留守妇女、儿童等问题。
(二)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结合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拓展礼俗文化培育,进而培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另一方面,还可以唤醒村民对自然生态的敬畏意识,从而为重塑乡村文化构建思想保障。[1]
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以市场作为主导,基层政府需要对村民文化生活作出精细分析,从而增强文化产品有效供给,避免市场逐利以及过度开发。所以说,乡村文化治理的投入工作需要联系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文化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乡村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文化治理要建立公平、效率兼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群众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现代文化经济体系的建立。[2]
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制度体系,而是结合软硬件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的综合体系。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充分提拔返乡人才、大学生村官等,为重塑乡村文化尽一分力量。同时,还可以根据村民的兴趣建立一些乡村文化自治组织,以此来带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政府对乡村文化治理的关键在于乡村文化体系的建立。乡村文化治理工作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因而更需要将基层政府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当中来,将服务理念与文化建设放到当下工作的中心,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为农村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张妍.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探析——以济南市钢城区农村为例[J].管理观察,2019(21).
[2]蔡新良,虞洪.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创新转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9(05).
(作者简介:徐永宗,男,本科,民勤县东湖镇人民政府,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基层文化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