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23 07:11李俊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李俊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探讨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英语教学寻求新的实践基础,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    核心素养

一、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海市选用的两套高中英语教材《英语》(牛津上海版)和《英语》(新世纪版)均以主题为线,但有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内容有所滞后,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教材。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整体布局和内在联系不清晰,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教学设计呈一定的碎片化和表层化,语言实践不够,制约学生的发展,难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形成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以单元为单位,按照知识单元、技能单元、主题单元的不同专题,以真实生活实际需求为目标,将语言的结构、功能、技能、任务等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教材,带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能力转化,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二、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的内涵

一般认为,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加里.D.鲍里奇,2014)。与传统分段教学方法相比,整体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有助于系统性的知识训练和整体内容的把握。

单元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两大原则:

(1)整体性。系统论认为,系统整体不等于构成它的诸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大于构成它的诸要素之和。单元教学是基于对系统论整体观的认识。单元教学旨在通过主题意义探究,统整教材单元中不同教学板块的核心内容,实现六要素的整合,即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主题语境创设、语篇类型关注、文化知识渗透、学习策略培养,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

(2)有序性。“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指的是“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依据具有操作性的步骤有序设计单元教学,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马兰,2012)。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开展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单元作业,并形成单元评价。

三、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我以《英语》(新世纪版)教材的单元设计为例,探讨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说明如何依据课程目标,分析教材,结合学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单元资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我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遵循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流程。

以《英语》(新世纪版)S1A Module 2 Culture 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为例。本单元的语法为“动名词”。通过研读课标,明确单元学习要求:(1)语言能力:理解或运用;(2)文化意识:动名词的表意特征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3)思维品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掌握动名词的表意功能;(4)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主题语境内容中熟悉和运用的学习意识和策略。

了解教材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各板块的横向分析,主阅读介绍了Easter和Christmas两个西方节日,出现了一次动名词;补充阅读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现了三次动名词;听说训练中,录音出现三次动名词,口语可能用到的动名词“give thanks for doing”;任务活动是介绍中西方节日,可能用到较多的动名词。由此可见,主阅读与补充阅读的语篇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动名词例句;听说训练、任务活动等板块里,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到复习的动名词结构,起到较好的及时巩固的作用。

了解教材的纵向联系有利于以旧引新,逐步扩展,不断巩固。对教材进行纵向分析,不难看出,在高一上册,动名词的学习定位为复习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的动名词结构,让学生对动名词的形式、意义、功能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高一下册是动名词新知的学习阶段,通过三个学习阶段,逐个完成对动名词完成结构、被动结构、否定结构、复合结构的感知体验和初步运用。高三上册是动名词的综合复习阶段,经过一系列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梳理动名词形式和意义,并在运用中检查学生对其功能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水平要求,明确不同课时的定位,克服随意性教学,形成相对完整、目标一致的专题教学体系。所有学习都基于语篇,教材每个相关阅读材料中都出现或多或少的目标词法结构,教师应让学生在具体主题语境内容中掌握形式、理解意义、实现运用。

《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只有结合学情,才能找到更适合实际教学的方法。虽然我班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动名词的形式和常见用法,部分学生能掌握look forward to doing, be busy doing等常规动名词词组搭配,并在高一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与动名词搭配使用的新词汇,如:involve doing, be grateful for doing等。但是,很多学生对动名词的用法、意义、功能缺乏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词法学习缺乏兴趣。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本单元目标为:(1)以语篇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名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以及语用功能。(2)复习与“节日”主题语境相关的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动名词短语,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look forward to doing等短语。(3)创设会话语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新的动名词搭配,如:involve doing, be grateful for doing等。(4)运用与主题语境相关的常见动名词搭配,让学生描述节日传统活动。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实施方向明朗了。

(二)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学习活动是指根据课程目标、特定主题语境、语篇材料和语篇形式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听说读写等任务,在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培养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活动时应遵循四个原则:

(1)合理性。活动应与单元目标相一致,符合学生已有认知和能力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考虑与教学内容的适切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2)关联性。单元学习活动应将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有机整合起来。

(3)情境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应从教材内容主题意义出发,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语言体验和文化感悟。

(4)可操作性。设计活动时,不仅要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还应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并作出相应的贡献。清晰描述活动要求和评价指标,从而确保有效完成任务。

以S2B Module One Language Unit 2 “Making Speeches”为例。本单元是围绕演讲这一主题展开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到有关演讲方面的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演讲能力并增强演讲效果。班级学生曾在高一下学期的“语言学习”中学过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和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因而对于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有了基本的概念。从主题意义出发,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和能力水平,我设计的单元学习活动是:Prepare a short speech and present it to the class. Then the class make comments on the speech in terms of its length, the topic, the language, and the use of the body language。每个人都需要沟通表达,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演讲,这个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并作出相应的贡献,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次简短的演讲,演讲主题由小组自行决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我在本单元学习开始时就布置了任务,准备时间为一星期左右。并且布置任务时,强调在准备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各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资源(如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丰富自己的演讲内容,发挥创造性,力图在演讲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做到新颖且富有创意,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質。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主阅读和补充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如中英文演讲在结构布局、遣词造句、语气态度、表情动作上的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听说训练中,除教材中提供的Useful Language, 我还补充了一些用语,就如何对他人演讲进行评说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语言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做好准备。

在实际活动时,每组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每位学生演讲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演讲从内容、语言表达、身势语的运用、时间把握等方面进行评说。所有演讲完成后,我进行综合点评。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以各种方式(演讲者、评论者、提问者等)参与活动,形成全部学生良好互动,促进语言综合技能提高。

(三)单元资源灵活运用

任何一套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材有需要调整和加工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进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使其更加适应学生需求。

以《英语》(新世纪版)S1A Module 1 People Unit 1 “Occupations”为例,本单元主题围绕“职业”展开,通过对本单元主阅读、语法、技能训练(听力、口语、写作)、补充阅读、实用英语等板块的横向分析,主阅读介绍了四种不同的职业,补充阅读是关于职业选择,听力是介绍各种不同职业的薪酬与工作时间,口语是谈论职业特点和工作范围,实用英语是描述和介绍职业的实用句型,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和介绍有关职业。本单元的写作是让学生运用连词写复合句,和本单元主题联系不大,可把该教学内容移至语法板块,处理完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后,让学生自习完成,并通过书本相关练习加以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本单元写作板块可增设一个指导性写作,安排在最后一个课时,通过前面几个板块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完成紧扣单元主题的写作任务,是水到渠成的,并且写作既是对输入的加工整理和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提高学生其他几项技能的媒介。具体要求如下: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Try to use compound sentences rather than simple sentences.

你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吗?请你谈谈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包括对该职业的了解,从事该职业的原因,你对该职业的期待等。

此外,我汇总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主题语境内容,与《英语》(新世纪版)六册教材每个单元主阅读和补充阅读的主题进行比较,发现《英语》(新世纪版)教材的语篇主题涵盖不全,如“金融与贸易”“变化与发展”等多个主题都没有涉及。我借助英文报刊适当补充相关主题阅读,弥补教材的不足。如2018年4月17日《上海学生英文报》高中基础版的头版新闻“Privacy Problems on Public Platforms”呼吁人们使用社交平台时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又如,2018年10月30日《上海学生英文报》高中进阶版的头版新闻“Opening up, Forty Years On”阐述上海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丰硕成果。这些语篇对应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中“金融与贸易”“变化与发展”等话题,可以弥补《英语》(新世纪版)主题不足的局限。

《英语》(新世纪版)有的课文内容较陈旧,缺乏时代感。例如S2B Unit 6课文“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讲述七十年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培育和高产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这个研究成果相当久远了,在处理这篇课文时,我补充了袁隆平最新的成就:88岁高龄的袁隆平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于2018年5月在沙漠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袁隆平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科研,不愧为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以话题为载体,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话题知识,拓宽和加深对同一话题内容的认识。”我会适时补充几篇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同一主题内容的理解。如在教授S1B Unit 4 Body Languages时,我从英文报刊上选择了两篇题为“Emojis Are the New Body Language”和“Why Are They Touching Their Face”作为补充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肢体语言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从而锻炼他们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四、结语

单元教学是教师以一个单元为整体展开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立足单元视角,聚焦单元目标,结合学情,优化单元教学设计结构,提升了教学效益;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学习的零碎化,拓展了学生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当然,由于教育面对的主体的特殊性,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如何处理各课时的逻辑关系,体现课时之间的延续性及层次性,将是笔者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上海市教育委員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张肇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6(2):18-19.

[5]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七版)[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18.

[6]马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2(2):23-31.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