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需提升的方面
一、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集中优势进行饱和报道,有效形成议题“峰点”。在新闻生产的原创性、报道总量上,我国媒体已经和西方主流媒体相近,但在关键节点的把握、快速进行饱和报道和建立议题“峰点”方面还有不足。这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在关键节点上实破。二、传递官方权威声音的同时,借力第三方和“中间派”消息来源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选择。对于重大国际冲突议题,中西主流媒体都存在消息来源集中化的情况,主要聚焦冲突当事者、政府机构、利益相关者等。借助于第三方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和深入解读,我国主流媒体可有效降低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形成媒体传播影响力。三、改变简单围绕国家或政府利益的单向叙事和情感立场,从“单面说”到“双面说”,从“爱憎分明”到“兼容并蓄”。我国主流媒体通常以国家利益为本位建构起一套叙事逻辑,表现出高度一致的立场态度,但损失了丰富的信息和观点,不利于在国际领域的传播。四、建立起优势媒体框架,有效进行框架竞争,提升媒体话语权。西方主流媒体设置的“冲突框架”等媒体框架对西方民众有长期影响,我国主流媒体需要建立起优势媒体框架,才能与西方主流媒体进行有效竞争。(据张克旭于《新闻大学》2019年第12期)
短视频助力深度融合的四个关键
第一,观念层面,是新的渠道,更是新的观念。短视频表面上带来的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是传播关系的变革。以分享为标志,短视频天然带有社交属性,可以说,分享视频的出现是新旧视听传播的分水岭。第二,语态层面,是新的传播方式,更是新的互动语态。短视频创造了沟通交流的生活化情境,它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获得有价值的内容,而是参与到彼此陪伴、情感连通的情境中。第三,技术与人的关系层面。推进深度融合,需要技术赋能,更需要人的自我赋能。短视频的发展是一个与新技术不断结合,又不断消除技术门槛,从而不断演进、不断“形成”新应用的过程。在短视频蓬勃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力量无时不在。新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同时,也赋能短视频应用,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场景。第四,是立场和态度层面,即任何变化中都不能改变的责任坚守。短视频在服务社会公益、助力社会治理、帮助乡村振兴、实现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上,具有突出的贡献。(据王晓红在第十届CSFF短片节短视频产业与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2019/12/06)
媒体融合中的网络版权保护应对策略
首先,正确认识网络版权保护在媒体融合中的重要地位。一是提升版权保护意识。随着媒体融合创新深入,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因此,学习、树立、遵守网络版权保护规则,是媒体适应融合传播的必修课。二是正确认识网络版权保护价值。在媒体广告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不妨将版权运营作为核心业务之一或是应对变革的一项重要探索来推进。三是从版权开发的视角,重新审视媒体融合创新之路。应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规划和开发网络版权,把基于移动传播的高品质音视频内容纳入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视野,甚至可以尝试把版权开发作为盈利模式。其次,从版权开发的视角,梳理网络版权保护问题。一是建立全国媒体版权一体化保护开发平台。基于网络版权的复杂性,倡议建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全国媒体一体化版权平台,实现有序传播、有价共享。二是加强跨行业版权合作。基于资本实力和市场格局对比,从单一媒体来说,应该加强与优势平台合作,在交流中共同探索建立适应当下现实情况的版权保护模式。最后,健全法律,完善适应当前网络发展的细则。一是提高网络版权保护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推动网络版权保护良性发展。(据姚保安于《中国广播》2019年第12期)
人工智能时代的声音权保护
“声音权”保护的是音调、响度、音色等声音特色和声音的表现形式,是纯粹的声音本身,而不是声音所阐述的内容。对声音所阐述内容的复制、盗用、篡改,属于著作权或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并不构成对“声音权”的侵害。由于机器人模仿人类的声音、人工智能系统听声画人脸、恶意剪切、歪曲和窃听等声音侵权方式越来越多样,导致声音侵权案件越来越频发,而在司法实践中又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所以声音权立法有了迫切的现实需要。由于声音权以声音的人格利益作为权利客体,具有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不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所以不能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竞合。因此,可以考虑将“声音权”作为一种新型人格权,以独立的具体人格权立法,可以参考现有的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和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的立法模式,使得法律体系拥有一种宽容性和扩展性,而不打破现有的立法体系,维持当前立法体系的稳定性。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脸画像、语音识别和算法推荐被普遍应用,声音模仿的开发和使用也越来越广,机器编程制作的全新“拟人声音”已经无限接近“以假乱真”的水平。在如此信息环境下,需要更好地规范人工智能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保障自然人的声音权益,促进智能语音产业健康发展。(据林爱珺 马瑞萍于《青年記者》2019年12月上)
回眸2019电视剧:主旋律成荧屏热点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电视指南》杂志等发布《2019年电视剧行业调研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电视剧IP热开始降温,主旋律题材集中爆发,深入生活映照现实的电视剧引发了观众共鸣。2019年电视荧屏精品剧作不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入选的86部献礼剧题材类型多样,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时代变迁的记录,也有青春奋斗励志故事;既有都市题材,也有农村题材和军旅、商战等行业剧。报告指出,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变迁,很多电视剧成为“爆款”,也让观众看到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变化:不但可以严肃感人,还可以温暖亲切。在献礼剧之外,一些现实题材剧也受到广泛关注,引发了强烈共鸣。(消息来源:新华网)
我国纪录片发展正迎来春天
由中广联合会等主办的“2019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选活动”日前在京举行。会上评选出《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城市24小时》《手术两百年》等年度十佳优秀纪录片。会上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共有230余部国产纪录片上映,“短平快”趋势显著,微纪录片增多,“短小精悍”纪录片传播效果好。除了传统电视媒体积极推出纪录片外,主流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自媒体也逐渐成为纪录片传播的阵地。“2019年开始,纪录片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时代,无论是题材的破壁出新、创作的守正创新、融媒体传播的突破进取,还是生产格局的流动变化,都洋溢着国产纪录片由内而外所焕发出的盎然生机。”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赵捷说。(消息来源:新华网)
2018年中国版权产业增加值
占GDP7.37%
中國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完成的“2018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6.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占GDP的比重为7.37%,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中国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调研报告显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广告与设计等新业态加快融合发展,推动核心版权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已突破4万亿元,达到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0%,占全部版权产业的比重达63%,对版权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更加明显。中国版权产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在促进就业增长、推动外贸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消息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市35个项目入选广电总局项目库
新年伊始,国家广电总局发布2019年度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名单。其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推荐入库项目达到35个,占全国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数的11.4%。据了解,全国各省区市、总局直属机构和中央有关单位共遴选确定入库产业项目308个。这些项目将在总局支持下与各类扶持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对接,在政策扶持、宣传推介、技术引导、成果应用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经认真评审、精心申报,北京市广电局从高新技术创新开发与应用推广类、精品内容制作能力与衍生开发项目类、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建设与网络融合类、海外传播“走出去”拓展推广类和其他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类等五个方面,择优推荐48个项目申报总局项目库评选,最终35个项目成功纳入总局项目库。(消息来源:《北京日报》)
2019中国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 平稳中孕育新能量
国家电影局2019年12月31日晚发布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2019年对电影行业来说,不是容易的一年,但头部电影的强势,给予了市场活力,让电影票房同比实现了小幅增长。在2019年的年度票房前十名电影中,国产电影稳占8部,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元的票房成绩夺得榜首,《流浪地球》以46.55亿位居第二,国庆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以29.89亿牢踞第四。此外,《中国机长》《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烈火英雄》《少年的你》也都位列前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10月第一周冲破80亿大关,累计票房81.64亿,同比上涨45.16亿,刷新了2017年10月51.53亿的历史最高纪录,可谓是主旋律影片的大获全胜。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不仅让2019年国庆档成为史上最强,同时也为中国商业主旋律电影提供了成功的样板。(消息来源:大众网)
演出协会发倡议 妥善处理退款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在会员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向行业发起倡议,呼吁和引导演艺行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积极面对困境。在全国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向全行业各类演艺机构提出倡议:妥善处理演出的订金(预付款)退款工作,共同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剧场、大型场馆等演出场所经营机构应提早规划档期安排;探索演艺内容线上传播和增值新模式;以积极心态面对疫情,修炼内功提升业务能力完善管理流程等。(消息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