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李炎溪撰文介绍了他长期从事报告、文稿写作的心得体会,对机关干部提升文稿组织及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我较长时间从事文字工作,多次参与过党代会、全会报告起草等,过程中有一些感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挑选调研对象上下功夫。无论起草什么样的重要文稿,时间再紧都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
2012年年初,上级要求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系统调研,我主要参与专题一的调研。当时时间很紧,又逢春节。接受任务后,我们对如何组织这次调研,以及时间、地点、人员、重点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地点定在北京、长沙,座谈、访谈对象从全国挑选,尽量多找一些真正熟悉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善于真实表达意见、确有思想见解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由于组织得法、对象选得准、“敞开写”要求明确,形成了一份既有思想含量又有针对性的报告。
2018年,在接受组织起草《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巡视专题报告》任务时,由于对这方面情况不了解、业务不熟悉,我们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层级、不同对象,安排了20多场座谈、访谈4名省委书记、省长,召开不同层级干部座谈会32个,走访了38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听取了280名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事启示我们,起草重要文稿要高度重视调研,尤其在设计题目、挑选调研对象上多动脑筋,力争把真实情况摸清楚。
重视掌握历年调研材料。2012年12月上旬,上级要求在20天内筹备好一个重要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起草文件报告。时间这么紧,实地调研的时间没有了。文件起草组同志集合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年的调研材料收集起来,复印后让大家消化。同时,请相关局同志收集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的材料,以丰富起草组对组织工作情况的全面了解。
过去积累的有见解的材料、近期调研形成的材料以及从事相关问题研究的同志掌握的材料,对起草报告很有帮助,收集材料时一定要全方位、宽角度、下大力,这样可以丰富对一些难度较大、情况不明问题的思考,漂亮完成任务。
用好等待领导回复的时间。在起草重要文稿之初,常常是大的方面明确,而具体写什么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起草组积极建议,另一方面要根据领导对某项工作的价值取向去深入理解。组织起草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主报告时,我总是注意与中央政策研究室沟通,有时请他们派人参加研究提纲,并更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2013年上半年,起草领导在一个会议上的讲话时,开始的提纲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但过了几天,有关领导提出了不同意见,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又按要求草拟了一份提纲。报告主讲领导人从国外回来后,相关领导同志及时汇报,认可了第一方案的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第二方案少量内容。这时我们才动手起草。
在等待时,我们让干部消化调研材料、理解领导人讲话风格、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培育情感,适当休息放松。领导认可提纲后,3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一气呵成,效果较好。
倾听他人不同意见。提纲是文稿的基础。这一步,组织者既要有自己的主张,又要认真听取每位同志的意见。有的同志的意见也许进不了提纲,但可以启发我们深化认识。
在準备提纲时不能太急,要留给起草组过滤的时间,还可以听取对同一问题有很深研究的同志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完善。如果参与起草的同志熟悉业务,提纲可适当粗线条一点;如果不熟悉,就要认真反复研究,尽可能具体一点。
重视提纲和修改完善。毛泽东同志说:“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完成初稿后,许多重要文稿都是修改出来的。我参与过的不少重大文稿,一般都要修改20~30次。
2003年8月,我参加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政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后又明确我牵头起草调研报告。这次调研主要是业务局同志参加,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业务、了解情况。我便把重心放在研究提纲和修改完善上。当时抽出来参与调研报告起草的5个同志,虽没有专职做过材料工作,但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我在修改时,除进一步理顺结构、疏通文字外,着重进行思想观点的提炼概括和提出具有超前性的重大措施。
以上谈的是起草文稿的大体路径,这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但要使文稿精彩,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培育写作情绪。许多人认为,创作文学作品需要培育情感,而写机关公文不需要。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稿,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营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氛围,保持一种状态,酝酿一种情绪。只有先感动自己,把思想和情感注入笔端,才能写出感动别人、启发别人的文稿。
写作情感的培育,源于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极端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正视,深刻分析,善于从正面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且措施办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这是需要情感培育和责任凝聚的。
发挥业务骨干作用。我在组织起草文稿中一直显得比较轻松,压力不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注意在调研中听取真实意见、在起草文稿中吸收每位同志的智慧。
组织起草文稿者既要有自信,又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文稿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思想见解的逻辑展现。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同志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必须多方征求意见。还要认真听取在相关问题上很有研究的同志的意见,集思广益。
在一般人眼里,提纲和修改完善两个环节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往往由组织起草的同志确定了事,最后效果并不好。我在这两方面比较注意,无论时间再紧,总会留出时间或在会上或个别听取意见,吸收有价值的内容,仔细分析不够成熟意见的缘由,从中找出需要修改完善的方面。
鼓励每个人拿出几句精彩的话。这是一个很难而又必须突破的方面。在组织起草文稿时,一定要在出思想、出观点、出见解上下功夫,力求分析得透彻一些、提炼得精粹一些、阐述得深刻一些。在观点正确、思路清晰、文字准确的情况下,下大力进行新的概括,把别人心中有、话中无的模糊感受用鲜活的语言概括出来,上升为规律性认识。
我在长期的文稿写作中,这方面是比较下功夫的,有时实在难以出思想、出观点,也要变换角度叙述,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组织起草文稿时,动员、鼓励起草人员在这方面动脑筋,有时甚至激励大家每人拿出2~3句精彩的话。
2003年8月组织起草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调研报告》,这本来是一个相对虚的素材,但由于大家一起努力,一些思想观点得到了高度评价。
保持朴实文风。毛泽东、邓小平、陈云同志是这方面的大师,值得作文者研究和仿效。
过去一段时间,机关文风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一些很浅显的东西,用大量的套话、虚话反复说,正派、务实的同志看了心里非常难受。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同志为了增加文稿的所谓深度和高度,用一些含混不清、晦涩难懂的语言来阐述,弄得听者、读者一头雾水。更有甚者,觉得离实际越远、学理性语言越多,就越有深度和高度,把文稿写作引入歧途。
领导机关任何文稿都是对工作的说明、分析和指导,不能过多雕饰、过于华丽,不要用词生僻,也不能过于平淡或官话套话连篇,而要准确、鲜明、生动、朴实。即便讲道理,也要寓理于事实之中,不能搞纯粹的理论推理。好的文稿之所以能打动人,核心是在恰当的地方用朴实的语言讲人们的心里话。朴实的文风是最有感染力的,值得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