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晓,金伟星,李 慧,彭夏清,许浩雷
(1. 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 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E-mail:zhangjingxiao964@126.com)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政府已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至2005年的35~40%[1]。在此背景下,各行业都亟需实现低碳转型。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2~4],严重制约了建筑业低碳转型。如何实现建筑业低碳转型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评估低碳转型的重要指标。GTFP可进一步划分为静态GTFP和动态GTFP两类。静态GTFP是指环境约束下,决策单元(DMU)同一时期所有投入的综合生产率。动态GTFP则是指一个时期的静态GTFP与以前某个时期的静态GTFP的比值。与静态GTFP相比,动态GTFP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增长或减少,揭示生产率的演变过程。评估建筑业动态 GTFP有助于明确建筑业低碳转型的动态过程,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估建筑业动态GTFP。
了解CO2排放绩效是减少排放的重要基础。评估CO2排放绩效的指标可以分为单因素指标和多因素指标。单因素指标由CO2排放量与某一变量的比值表示,例如Kaya等[5]提出的碳强度以及Mielnik等[6]提出的碳指数。然而,单因素指标是从局部角度评估CO2排放绩效,其结果容易产生偏差。Ang[7]发现,不同的单因素指标具有不同的变化范围,这可能会影响CO2排放绩效的评估结果。此外,Sun[8]也发现,使用不同的单因素指标评估CO2排放绩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中国建筑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采用单因素指标评估CO2排放绩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GTFP在考虑劳动力、机械、能源消耗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框架下评估CO2排放绩效,克服了单要素指标片面性的缺陷,逐渐受到学界关注。
投入和产出的聚合造成了 GTFP难以测度。DEA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上具有突出优势[9],因此被广泛用于测度GTFP。单纯通过DEA模型测度GTFP存在求解复杂的问题,实际研究中一般考虑将DEA模型与生产率指数相结合。M生产率指数最早由Malmquist提出[10],是生产率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M生产率指数在处理非期望产出方面存在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了期望产出外,还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非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不应被忽略[11]。为弥补 M 生产率指数的这一缺陷,Chung等[12]提出了ML生产率指数。ML生产率指数能够捕捉GTFP的动态变化,实现了对动态GTFP的测度。尽管如此,在建筑业中,只有Hu等[13]使用ML生产率指数对澳大利亚建筑业动态GTFP进行了测度。此外,包括ML生产率指数在内的现有方法存在松弛变量问题、线性规划无解问题和不一致性问题等缺陷,这同样会影响动态GTFP测度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探索一种用于合理测度动态GTFP的改进方法。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个优化的 GML生产率指数,用以合理评估建筑业的动态 GTFP。与之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集中解决了松弛变量问题、线性规划无解问题和不一致性问题,提高了动态 GTFP测度结果的合理性。优化的GML生产率指数被用于测度中国建筑业2011~2017年间的动态GTFP。研究成果为中国建筑业低碳转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弥补了已有研究的方法缺陷,对于其它行业提高动态GTFP评估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以准确评估我国30个省市建筑业的动态GTFP。30个省市的建筑业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8)》《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018)》和《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12~2018)》。假设在时间段T(t=1,…,T)中有n个 DMU(j=1,…,n,DMUj)。投入I= (i1, … ,im) ∈,期望产出O= (o1, …,os) ∈,非期望产出UO= (uo1,uo2,…,uok) ∈。
由于不可行解问题、松弛变量问题和不一致性问题是现有动态GTFP测度方法的主要缺陷。因此,为了提高动态GTFP测量的合理性,本研究着重于解决3个问题。一是为解决不一致性问题,本研究选择RAM模型作为动态GTFP测度的基础模型。与传统的 DEA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非径向非角度特性,且无需设置主观参[14];二是本研究在RAM模型中设定了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三是为解决不可行解问题,本研究在模型中引入全域基准技术。因此,本研究建立如下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
在VRS假设下,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可被分解为生产率增长的组成部分。PTEt表示时间t的纯技术效率,PECt,t+1表示时间t到t+1之间的PTE变化。为了测度时间t到t+1的技术变动,BPCt,t+1被用来表示BPG的变化。SEt表示规模效率。在VRS假设下,SCHt,t+1表示两个时期规模效率的比率。
本研究参考了行业或地区 GTFP研究相关文献,建立如表1所示建筑业GTFP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部分组成。其中,CO2排放被作为非期望产出。CO2排放量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行业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1 建筑业评价指标体系
为验证改进的 GML生产率指数在测度动态GTFP方面的先进性,本研究采用标准GML生产率指数和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分别对 2011~2017年期间中国建筑业的动态GTFP进行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考虑到动态GTFP的相似分布可能产生不同的DMU排名,参考Oh[15]的做法,采用T检验和核密度图对两种方法的测度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T检验确定两种测度方法测度产生的DMU排名是否相同;第二阶段,使用核密度图确定两组测度结果分布是否相同。
在第一阶段,先分别检验两组测度结果分布的正态性。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测度结果均满足正态分布(Sig = .000)。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后,进行T检验。如表3所示,两种测度方法测度产生的 DMU排名相同的假设在 5%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这意味着两组测度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哪种方法的测度结果更加合理仍需在第二阶段进行检验。
表2 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表3 T 检验结果
在第二阶段,如图1所示,两组测度结果基本呈对称分布,且对称轴较为接近。但是,与标准GML生产率指数相比,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测度得到的结果分布更加集中,且极端效率值更少。
图1 GML核密度图
由上述两阶段的分析可知,与标准GML生产率指数相比,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能够有效减少测度结果中的极端值数量,从而提高测度结果的稳定性。这意味在GTFP的测度方面,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比标准GML生产率指数更合理。因此,本研究在后续部分,选择基于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的测度结果分析中国建筑业GTFP的时空演变规律。
如图2所示,GML在2011~2014年期间增长,而在2014~2017年期间下降。因此,根据GML的发展趋势,研究期被分为两个阶段。
图2 2011~2017年期间全国层面动态GTFP及其分解变化趋势
(1)第一阶段(2011~2014年),GML略大于1,表明建筑业GTFP低速增长。BPC具有与GML类似的发展趋势,从1.0034增加到1.0143,表明同期边界向更多期望产出和更少CO2排放方向转向全域技术前沿。然而,PEC从1.0009下降至0.9928,表明平均技术效率低于同期基准。同时,SCH从1.0003略微下降至0.9928。
(2)第二阶段(2014~2017年),GML从1.004大幅下降至 0.971,表明建筑业 GTFP持续下降,并且速度加快。通过分析GML的分解,发现BPC的下降是 GML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BPC下降了0.0349,表明同期边界向更少期望产出和更多CO2排放方向转向全域技术前沿。与此同时,PEC在0.9930附近趋于平稳,表明建筑行业的技术效率持续低速下降,进一步加剧了GTFP的恶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SCH从0.9980增加到1.0066,建筑规模效率开始改善。
根据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研究将30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3个地区,从而进一步分析中国建筑业GTFP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如图3所示。
从图3(a)所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GML在2011~2017年期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则呈相反的趋势。在2011~2013年期间,东部地区的GML从1.013略微增加到1.024,表明GTFP缓慢增长。然而,在2014~2017年,东部地区的GML从0.998下降到0.974,表明GTFP下降且下降速度加快。中部地区的GML在2015~2017年期间下降了0.040,几乎是同时期东部地区下降幅度的两倍。与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在2011~2017期间,西部地区的GML从1.003增加到1.015,表明GTFP略有增加。
图3 2011~2017年期间3个地区GTFP及其分解变化趋势
由图3(b)所示,在2011~2014年期间,3个地区的PEC仅有小幅波动,表明该时期建筑业的技术效率相对稳定。从2015年开始,3个地区的PEC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东部地区的PEC从1.019增加到1.053。然而,在同一时期,中西部地区的PEC均小于1,表明技术效率持续下降。特别是在2015~2017年期间,中部地区的PEC下降了0.035,表明技术效率大幅下降。
如图3(c)所示,在大多数年份中,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BPC都大于1,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同期技术前沿沿着更多期望产出和更少CO2排放的方向向全域技术前沿靠近。在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BP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1~2014年期间,东部地区的 BPC大于 1,表明东部地区建筑业的 CO2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2015~2017年期间,东部地区的BPC从0.970下降至0.919。
如图3(d)所示,在2011~2017年期间,东部地区的 SCH呈总体下降趋势,表明建筑业规模效率下降。但是,中西部地区的 SCH在大多数年份都大于 1,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建筑业规模效率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2017年期间,西部的SCH从1.004增加到1.029,表明规模效率改善明显。
国家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 GTFP在2011~2014年期间有所增长,而在2015~2017年期间下降。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CO2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在建筑业,政府采取了许多减少CO2排放的措施,例如推广低碳和环保建筑材料、回收废弃建筑材料以及提高预制化水平。2011~2014年期间GTFP的增长肯定了政府的努力。尽管如此,PEC在2014年急剧下降,且SCH在2011~2014年期间也持续下降。通过区域层面的分析,发现变化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产出不足更为普遍,造成了 PEC和SCH的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GTFP在2015年开始下降,这与Zhang等[16]基于静态角度的观察结果一致。期望产出的增长放缓是该时期GTFP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建筑业发展严重依赖投资。但在2015年,中国遭受了股市危机。此后,国内投资放缓,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中国建筑业2015年的总产值仅较上一年增长了2.6%,与 2014年的 10.2%的增幅相比明显下降[17]。这种变化导致同期的技术前沿沿着更少期望产出和更多CO2排放的方向向全域技术前沿转移,从而导致了GTFP的下降。
区域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 GTFP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18,19]。由于区域经济的异质性,可以合理地预期GTFP的发展也具有异质性。在考察期内,东部地区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集中,为技术进步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然而,在2015~2017年期间,技术进步未能抵消期望产出增长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高度的市场化,东部地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大。中部地区GTFP在2015~2017年期间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下降。与此同时,规模效率的下降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建筑业技术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中部地区应思考如何利用过剩的产能来提高技术效率。与上述两个地区不同,随着SCH和BPC的改善,西部地区GTFP在2015~2017年期间以较低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建筑业的潜在规模效率得以实现;二是在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支持下,西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了基础设施,并高度重视能效提高,这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三是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有效地保护了建筑业的发展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建立中国建筑业省级层面的 GTFP监测系统。本研究发现,建筑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较为敏感。如由于股市危机,建筑业 GTFP在 2015年出现明显下降。建立建筑业省级层面的GTFP监测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此类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2)关注建筑业 GTFP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建筑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已经被发现。例如,本研究同样发现,在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不断提升,而中西部地区面临纯技术效率低下的困境。中央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特别注意这一区域异质性,以提高政策实施有效性。
(3)提高建筑业能源利用效率。本研究发现,在2011~2014年期间,由于实现了对CO2排放的有效控制,建筑业GTFP有所增加。控制CO2排放是改善GTFP的重点。已有研究发现,建筑业的CO2排放与能源使用密切相关[20]。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提高了动态GTFP测度的有效性。基于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将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应用于我国30个省市的建筑业动态GTFP测度;并进一步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建筑业动态GTFP发展,探讨了GTFP变化的原因。主要发现如下:与标准GML生产率指数相比,改进的GML生产率指数有效减少了极端效率值的数量,从而提高了测度结果稳定性。在第一阶段(2011~2014年),GML大于1,表明建筑业的GTFP持续改善。对CO2排放的有效控制是该时期GML增长的主要原因。在第二阶段(2015~2017年),GML从0.986下降至0.971,表明建筑业 GTFP下降。2015年中国股市危机引起的投资放缓对建筑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该阶段GML下降。建筑业GTFP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异质性引起的。
本研究为动态GTFP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丰富了产业和区域动态GTFP的研究内容,为中国建筑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一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的构成未能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5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得政策建议与建筑业实际生产过程的结合紧密度有待提高;二是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没有考虑DMU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其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例如,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建筑业发达地区可能会对周边省市产生辐射效应,从而影响这些地区的建筑业GTFP发展。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探索如何将人、机、料、法、环合理纳入指标体系,以及在模型中建立DMU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