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研究

2020-03-23 05:21王文慧符蓉范芳媛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

王文慧 符蓉 范芳媛

1.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2.东明大学 设计与建筑学院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实现传承和保护是一众学者的共识。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民众的技艺智慧与审美情怀,要在新时代实现其发展首先需要厘清其特点。

一、桃花坞木版年画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中,其定义以约定俗成的概念为准,是指明清时期位于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画铺所生产的木印版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6年就以第一批的身份入选。其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其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曾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处流行,远销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并流传到国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美术史的走向。其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从明代的木印书籍中脱离而来。制作工艺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兼用人工着色和彩色套版。

二、早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

(一)制作宏大、刻印精湛——高端的精神消费品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形成与其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明末清初,江南地域富饶、经济发达,形成了稳定富足的士人阶层,他们偏好风雅的喜好倾向在市民阶层中形成流行,带动了苏州一代的吴门画派的兴起和刻书业的繁荣。一些知名画家如唐寅也曾为木刻书籍提供插图画稿,随着刻书业的繁荣兴盛,插图逐渐脱离出来自立门户形成了木刻版画,即早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早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主要以描绘城市繁荣、人文趣事、名胜景观为主,意在表现繁华的城市样貌和闲趣风雅的城市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姑苏万年桥图》《西湖十景图》《渔樵耕读》等均有70cm×180cm以上的画幅,其场景宏大、造型精细复杂,用色清雅,展现出刻印精湛、画幅宏大、内容风雅等艺术追求。

图1 《姑苏万年桥图》,185cm×73cm清乾隆时期,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二)中西画法杂糅——西风东渐的直观史料

传统中国画重情怀意境、轻物理规律,并不注重对物体体积、结构的写实性描绘。而早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呈现出与传统绘画所不同的特点,它具有透视、明暗、空间感等西方绘画的手法特征。这是因为自明朝万历年开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采用西式画法的宗教宣传画,外来艺术造成的新奇感使得西式画法成为备受追捧的时尚潮流。不少画店会在印制的版画中表明“仿泰西笔法”,即采用了西方焦点透视、立体塑造的绘画手法,这是当时社会接触西方文化并形成风潮的直观史料。这种将中式画法与西式画法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是明末清初西风东渐现象的“活化石”,为中国美术史留下罕见的一笔。

(三)产业庞大、远销海外——繁荣经济下的欣欣向荣

早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但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还在当时形成了繁荣的产业。生产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商铺多位于苏州阊门一带,阊门是明清时期的江南水陆交通枢纽,具有数万家商铺云集。繁荣的商业经济和便捷的交通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流行提供外在条件。桃花坞木版年画曾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处,远销湖北、河南、山东各地,甚至随水路流传到国外,在日本、韩国均有其进口的记载。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传入日本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浮世绘的发展,而浮世绘又影响了印象派的产生和发展,这间接影响到世界美术史的走向,是当时桃花坞木版年画影响力的见证。

三、晚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

(一)画幅较小、因陋就简——朴素实用主义催生的产物,大众化的实用品

桃花坞木版年画衰败的转折点是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突然爆发的战乱打破了城市的繁荣,富足的市民阶层的土崩瓦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店铺和制作工具也多在战乱中被毁,桃花坞木版年画失去了生产条件和销售市场。木制刻版耗工耗时难以重制,而众多印制人员逃难去了其他地方。种种因素交杂都使桃花坞木版年画受到难以承受的冲击,从此由盛转衰,转而制作民间岁末年初所需的民俗祈福画,如门神、符像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年画”。民间素来有祈福纳祥、张贴吉图的风俗,这为桃花坞木版年画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的空间,受限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消费市场的经济限制,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幅普遍变小,从追求极致的艺术效果转为追求实用。

(二)线条古拙、散点透视——民间匠人的审美趣味

与早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相比,后期的年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其内容多求子、祈福素材,如晚清的《寿字图》《龙凤呈祥》等,带有明显的宗教崇拜色彩。其画面线条不再追求精细繁复而是呈现粗糙、稚拙的造型特征,其构图也不复存在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严谨,而是以更加随性的散点透视代替。画面整体饱满充盈,弱化物体真实体积和比例,用更加具有装饰趣味的手法进行简化和表达,传达出民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精神取向,体现出民间匠人的审美情趣和造型特征。

图2 《龙凤呈祥》,50cm×50cm晚清时期,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藏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活态保护传承

(一)顺应时代需求,丰富艺术风格

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源起和流变来看,无论是前期的繁荣还是后期的萧条,其存在一直是时代需求的反映。前期精细宏大,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审美物品,后期植根于民俗需求,成为寄托民众精神需求的实用品。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在不同阶段的民众需求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时至今日,观念的变化使以张贴神像来祈福纳祥的风俗不再普遍,桃花坞木版年画应顺应当下时代的需求进行创新,否则就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逐渐退出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面临失传、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当下环境来看,近四十年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需求随之增长,各种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文化产业愈加壮大,这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桃花坞木版年画不应把自己定位于博物馆中的收藏品或文化保护单位中的史料品,而应顺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创新。可以通过开发主题文创产品、组织工艺实践活动、扩大木印版画的题材等方式来丰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扩大其受众范围,使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坚持艺术本质,避免随波逐流

通过分析桃花坞木版年画前期和后期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发展虽然受大环境和局势的影响,但根源上没有脱离艺术性的本质。前期富裕的文人阶级和市民阶级造就了桃花坞木版年画追求极致的技艺特征,后期质朴的农民阶层造就了桃花坞木版年画承载美好愿望的民俗特征,艺术生命力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不同时间段都展示出的重要特质。在当下时代,工业高度发展不仅带来丰富的生活物质,还带来诸如快消主义的商业思潮。很多艺术品背离其艺术本质,无底线的改造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如追逐流行虽然可以获得了一时的利益,但终将和同其他产品一起陷入同质化困局,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在今天的发展中,同样要坚持其艺术性本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美感、精益求精,不要为过分追逐一时的商业利益而粗制滥造、消耗好感;不要为迎合一时的流行而无底线改造,应该以优质传统文化为底蕴,创新年画产品自身的优势,这些艺术性、文化性、民俗性的特质是其他商品所不具有的,也是应该坚持和发扬的优势。

(三)重视人才培养,扶持非遗传承人

从桃花坞木版年画前后期呈现出的特点变化可以看出,画工和刻工的素质对作品质量乃至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前期经济发达、产业兴盛,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从事年画工作,甚至不乏唐寅这种知名画家。后期植根于农村,服务于群众朴素的祈福需求,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民间匠人参与其中,他们独特的审美喜好和工艺风格成就了后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风格。时至今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面临传承难题的情况下,桃花坞木版年画想要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吸引人才投身其中,有了人才的坚守和推动才能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至于成为博物馆中需要保护的历史画作。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版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侯琪版画作品选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