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0-03-22 13:05郝俊霞
关键词:领导权挑战中国共产党

郝俊霞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郝俊霞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文化领导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若解决不好,会使党执政合法性出现认同危机。新时代,受党自身建设要求、人民对党执政能力要求、国内外环境要求、党的文化领导权特质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必然要求党要更加注重文化领导权建设。但是,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在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信息技术领域、话语领域、经济全球化领域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可以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应对经济领域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防线、多渠道共同发力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强化内涵解释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化价值挑战、坚持党的领导等六个方面应对挑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挑战;对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葛兰西首次提出文化领导权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概念,但已经认识到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不仅仅在经济上,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占据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要实现彻底解放,既要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政治斗争,还要开展思想斗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列宁意识到能否成功执政,一定意义上“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2],文化落后会腐蚀党和国家肌体,甚至导致变质和灭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都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新时代,习近平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当前,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不能有效解决,会出现党的执政认同危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整合、引领各种思潮,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认同。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更加注重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动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并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和党自身发生的变化,必然要求党要更加注重文化领导权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要求

文化领导权对巩固和建构无产阶级政治合法性起到重要的粘合、稳定作用,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无产阶级先锋队自身建设优劣[4]。党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始终作为坚强领导核心,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党要不断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党如何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需要自身过硬,才能够始终保持领导核心地位。目前,中国共产党自身还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等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清除自身存在的各种毒瘤,确保肌体健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组织保障。

(二)新时代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期望值不断攀升

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党的执政成就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还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要求。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会影响到人民对党执政的认同。中国共产党要获得人民群众对执政的认同,需要不断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夯实执政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话语体系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认同的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民众语言表达方式、表达途径正在发生转型,“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6]。中国共产党要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不能把纸质的宣传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网上,要对网上宣传手段不断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水平和诉求。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要求

两种制度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由追赶发达国家,变为与发达国家并跑,国际地位逐渐由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央,被时代抛弃的“中国威胁论”又死灰复燃。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实施围追堵截,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更加隐蔽的技术手段,加快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步伐。国内,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会牵扯到具体的利益纷争,各种观点、思想与不同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变得复杂多样。如果党的文化领导权被削弱,会使精神领域处于真空状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会趁虚而入,加快思想意识渗透,瓦解无产阶级思想。苏联解体已经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思想阵线崩溃,会导致其它防线全面崩溃。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维度,都凸显了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需要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在全社会进行思想和价值引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特质要求

葛兰西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成功,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获得社会成员“自愿的”认同。“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7]“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即通过智识与道德获得广大人民认同的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是现代社会形态发展的深层维度”[8],其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鲜明的阶级性和高度整合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反映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思潮层出不穷,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为执政提供思想基础。二是自觉认同性和不断建设性。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操作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要获得人民大众由下而上的自愿认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与时俱进,依据历史新境遇不断建设。三是强大凝聚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用文化领导权夯实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共同目标凝心聚力。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并不是风平浪静,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在不同的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经济领域不同利益主体多元诉求引发的思想多样化挑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涉及不同利益主体格局变动,原有的利益主体会重新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存有差异,满足其诉求的思想也会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9],当人们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会产生更高级需求。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再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意味着人的幸福已经不能单纯靠物质财富的增加来获得,物欲满足带给人的快乐越来越有限”[10]。如对生存环境需求,不仅要住有所居,而且要求居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公共设施齐全等。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制约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同主体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导致需求存在差异性,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无论是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造成的利益主体多元化,还是全面深化改革使利益主体重新分化都带来思想上的多样化,必然会冲击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思想多样化挑战。

(二)社会思潮多样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新时代,随着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格局的不断形成,各种社会思潮更加注重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热点问题中有时却出现“失声”现象。国内,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粉墨登场,提出“淡化马克思主义”“虚无革命、虚无历史”“去主流意识形态”等,意图推行全盘西化的价值体系,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对历史重新评价的幌子,利用其具有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价值判断。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要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抹黑和诋毁英雄和革命领袖,企图扰乱民心,最终摧毁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出现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着力批判,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

(三)信息技术发展使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隐蔽性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便捷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同时,也为错误思潮打开了方便之门。一是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社会正进入了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具有的即时性、广泛性特点,散布虚假信息并广泛传播。在网络世界,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绝对平等的权利,可以自由获取信息,价值选择具有自主性。虚假信息如果只是一般知识性信息,问题不会很严重,如果有意识形态倾向性,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大数据具有“重相关轻因果”的特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强烈需求,数据终端如果被人为加入错误因果限定,或数据来源存有质疑、或数据本身具有不完整性,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结论的客观公正,并可能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三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大国家间信息鸿沟,为西方文化渗透提供平台。人工智能为别有用心的人编写和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平台,使信息环境鱼龙混杂。而一些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精准推送,也给虚假信息提供了传播渠道。由于国家间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存在差距,决定着信息获取度存在差距。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等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控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且密切影响到人类工作生活后足以撼动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11]。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的匿名性、难控性、公开性特点,将网络变成西方文化传播、渗透的策源地,对被渗透国家的优质文化诋毁,达到动摇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信仰的目的。习近平多次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2]。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看似单纯技术问题,具有独立性,但它们的研制、开发由具体的、现实的人操作,技术会被烙上人为痕迹。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信息技术渗透其价值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也最容易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带来潜在威胁。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发展的应然状态,既赋予了传统优秀文化以时代价值,又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成果,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起到精神指引作用。但是,民众生活的场景不是真空状态,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虚拟网络空间恶俗话语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话语的影响,对主流价值观起到消解作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进程中首次提出,并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播发展,容易在人民心目中产生西方价值烙印。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需阐释与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高度凝练,需要向日常话语转变,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便于民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获得人民的认同,需与人民的实践紧密联系,使其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机活力。

(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困境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推动了经济的多极化,也使文化等领域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国家间文明相互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行文化全球化。资本主义文化由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形成先天优势。而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链条中处于高端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推行西方“普世价值观”,试图抹杀国家间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企图用西方价值观主导世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虽然多次被联合国载入文件中,但是受到旧有国际秩序的制约,“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沉渣泛起,某些西方发达国家试图继续维持西方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严重影响到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的传播。在中西文化交锋中,要正确处理交流、交融和交锋的辩证关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对策

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取得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与时俱进。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应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应对挑战的根本。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应对经济领域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既包含硬实力,也包含软实力。在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作用更加凸显,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因素。地区、行业、个人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回应不同利益主体诉求。我国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哪个国家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会引领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要协调区域、城乡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避免出现“木桶效应”,注重整体发展效能,避免社会矛盾深化。在发展的进程中,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对环境的美好需求。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开放带来发展。我国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全球化浪潮,参与其中,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开放成果为全民共享,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二)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防线

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然要求党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防线。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它防线就会全线溃败,这已经被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新时代,如何化解和应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恩格斯曾告诫美国革命者,“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13]。列宁指出“要善于利用每一件小事来向大家说明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向大家解释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世界历史意义”[14]。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不能限于空洞的理论说教,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实践活动结合。理论与实践高度契合,才能使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二是要加大批判错误思潮的力度。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图谋,不间断地炮制出一些“时髦理论”攻击中国共产党。党不仅要从理论层面揭示错误思潮的本质并给予批判,还要从实践层面揭露其带来的潜在威胁,有助于人民群众认清各种“时髦理论”的实质,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

(三)多渠道共同发力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单向度飞跃,还涵盖着文化在内的多向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需多渠道共同发力,加强防控治理风险干预机制。目前我国亿万网民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交流信息,互联网成为影响网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网络世界需要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第一,要依法治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一些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言行要坚决管控,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做到依法治网。第二,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采用动漫、音乐、微视频等活泼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引领网络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第三,加大网络平台监管。对网络信息进行筛查、甄别,对错误信息直接过滤,使其无路可寻,无机可乘。第四,强化对网络虚拟世界各种错误思潮的揭露和批判。在互联网开拓理论和实践频道专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对各种错误思潮加以分析和批判,进而使广大网民自觉抵制。第五,从数据源头切断其潜在风险。大数据只有掌握海量信息才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呈现出主体所需状态,必须从数据源头切断其潜在风险。建设数据资源监测体系,依据数据来源的可信度、有效度、精确度进行分级管理[15]。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干扰项,要进行甄别、筛选、控制,确保数据结果客观公正,排除数据结果带有的意识形态倾向性。

(四)强化内涵解释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挑战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释,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人民的语言、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一是要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以活泼、多元化的语言、善于表达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形式传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文化等紧密联接在一起,针对受众群体的差异性,选择多样化语言与形式。二是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来阐释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阐释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能够在实践中达到口耳相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千多年前,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已经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仁者爱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表达了和谐的意涵,影响至今。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核心价值观根源,强化内涵解释,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培育和践行,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化价值挑战

目前,整个世界休戚与共。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贡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它不仅是一种外交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不断强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具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繁衍、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人类发展至上原则,在价值观上求同存异,实现价值观最大化。但是,作为一种被国际广泛认可的价值观,不会自然形成,要调动一切积极可用的国际力量,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形成多维度、立体化传播方式。一是利用国际组织、国外媒体、华人华侨以及国际友人等传播;二是借助国际会议、公共外交等形式传播;三是通过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交流活动传播。国家间历史、文化差异会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在传播国际合作共赢理念时,要考虑受众国家的文化传统,受众群体的心理、受众人群喜闻乐见的语言,打破文化壁垒,减少文化隔阂。

(六)坚持党的领导应对文化领导权挑战

政党是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保障,以及应对挑战的坚实基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从原则上说,对于应该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怀疑。”[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抓好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应对经济领域多元不同利益主体诉求,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立健全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科技创新加强舆论阵地监管,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坚决、有效遏制各种错误思潮泛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影响力,增强话语权,以应对全球化挑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力量。

结语

文化领导权关乎社会发展方向和性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掌握了文化领导权,会使社会方向和性质发生相应改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着新挑战,若不能有效解决,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才能对内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0.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把宣传思想工作做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4]李金勇.文化领导权理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J].学术界,2015(9): 101-109.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

[6]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EB/OL]. [2020-03-0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288503.

[7]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

[8]吴灿新.不断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7-1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10]张建云.新时代的内涵阐释[J].学术界,2018(9):18-26.

[11]马治国,徐济宽.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法律防控监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65-71.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20.

[13]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43.

[14]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91.

[15]申海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治理变迁及其路径选择[J].求索,2018(6):74-81.

[16]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34.

Cultural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Challenge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HAO Jun-xia

(School of Marxism,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 Anhui)

Cultural leadership is vital to the prospect,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otherwise, there will be recognition crisis for the legality of the ruling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all attach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al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ruling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by its people,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diosyncras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ill meet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ideology and 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ourse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hallenges can be addressed from six aspects of adhering to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react to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various interest entities in the economic field, solidification the guiding role defense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joint efforts of multi-channels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forcing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to solve the discourse challenge on socialism core valu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o react to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ed value and uphold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2020-03-15

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研究”(17JDSZK027)。

郝俊霞(1978- ),女,河南汤阴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3.16

D25

A

1004-4310(2020)03-0099-07

猜你喜欢
领导权挑战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