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大形势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大好形势,在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百花齐放的今天,各类企业运营与财务服务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产生并发展,资产评估便是其中之一。新时代下,全球经济发展中,资产评估扮演着愈加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角色。资产评估工作中,除本专业知识外,评估人员还必须借鉴、采纳其他专业知识,但不管通过何种方法途径进行评估,都依托会计信息作为其评估基础。总之,一个准确可靠的资产评估结论,不可能脱离完整、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而得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在起步时间上就已处于落后位置,行业发展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但新时代下,这一新兴产业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发展势头日渐勇猛,在这种形势下,其与会计信息的紧密关系不容忽视,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在资产评估工作中扮演何种角色,评估人员以及资产评估委托方都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评估工作,方便评估人员更加快速地掌握评估方法,同时也能提醒评估人员在会计信息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评估准确性。
资产评估是指在有关法律制度、规定以及资产评估准则的约束之下,以专门的评估机构、专业的评估工作人员遵照要求为基础,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来对评估基准日的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估计、预测并且测算的活动。谢丹丹(2013)认为,评估价格是通过评估人员假设、预测得出,评估结果存在主观性,不同的评估人员依据不同的评估技术途径测算出的评估结果未必完全一致。
国内有关会计信息的调查结论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会计信息真实虚幻观;葛家澍等(2013)提出,会计信息在具有客观存在的真实性的同时也具有虚拟不定的特征,既是客观真实信息也是虚幻信息。二是会计信息数据论;郑济孝(2012)提出,大部分会计信息是以数据形式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中的。三是公共产品观;刘玉廷(2010)提出,企业财务报告有一大特点——以决策有用观抑或受托责任观作为其目标,而不论采用哪种观点,企业财务报告都归属于“外部报告”,是提供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使用以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因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并非由企业私密享有的。四是会计信息边界论;葛家澍等(2013)提出会计信息同样有其必然的界限,由于会计信息主要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为载体,将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登记在报表中,借以呈现、提供给使用者,因而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空间界限便得到确定与限制,一份财务报表并不能呈现出所有企业、行业的情况。
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用分析,经由财务报表等形式列示的信息。
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就是企业绝大部分会计信息的集合,财务报表中列示的财务数据综合呈现了企业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阶段的经营成果。总结而言,企业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向使用者提供其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这一途径。
资产评估,就是在我国资产评估法等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和资产评估准则的约束之下,以专门的评估机构、专业的评估工作人员遵照要求为基础,根据委托,利用准确恰当的评估方法估计并且测算评估基准日的资产的现时价值的一种活动。
资产评估途径是指评估人员能够据以评价、测算出资产现时价值的思路技巧,资产评估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是利用或借用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等学科或领域中的方法,并根据自身特点集合而成的。成本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收益途径是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通常采用的三种常见的根本途径。
运用成本途径进行评估一般运用于机器设备评估之中,其技术思路一般为评估人员先根据评估时点的市场情况等具体因素估计测算出重新购置被评估资产的成本也就是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重置成本,继而对被评估资产具有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实体性贬值进行分析确定,最后在预测出的资产重置成本的基础之上,扣减确定的各项贬损从而测算出其在评估基准日的现时价值。
市场途径先依据公开市场上同样抑或相似的可供参照分析的资产的买卖双方公平交易价格为基础,进行分析比较并以此估计确定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值。
运用市场途径评定估算被评估资产评估基准日的现时价值时,合理参考、分析参照资产的交易价格是评估活动的前提,根据具体情况对参照资产的价格进行调整修正是获得准确可信赖的评估结论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切都必须依托财务报表中呈现的历史财务数据。
收益途径也是评估专业人员在评估工作中大量广泛使用的一大方法,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被作为常用方法。其基本技术思路为先预测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然后以预测的折现率为基础对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换算为现值,从而测算出被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
下一部分笔者将对收益途径的具体使用思路进行详细分析,本部分不再过多赘述。
根据企业历史财务信息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机会前景与风险等因素进行估测预测得出企业未来收益额,继而将其折现是运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关键之所在。在评估实践中,评估人员可以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股权或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以及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等,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在这些模型中都被大量、广泛地运用。
首先,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公式如下:
EV=∑FCFEt/(1+Re)t
其中,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税后利息费用-付息债务净偿还
由公式不难看出,正确预测企业未来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评估人员采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估计测算时的重点,既然如此,那么就需要根据财务报表中披露的评估基准日当下近三至五年的净利润、利息费用等信息计算近几年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再将其作为基础估计测算企业未来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其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公式如下:
OV=∑FCFEt/(1+WACC)t
其中,企业自由现金流量FCFF=(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合理且正确地预测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是评估人员使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预测估算时的重要环节,这与采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进行评估具有相似、相通之处,因而不再重复阐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就已明确披露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更加方便评估人员开展评估工作。
对于未来预期收益处于较为稳定水平的企业,年金法也是评估去企业价值的一大常用途径,具体公式为:
P=∑[Rt×(1+i)t]×(A/P,i,n)÷i
对于那些未来预期收益有稳定与不稳定阶段划分的企业,则一般采用分段法进行评估,公式为:
通过前文易知,企业财务报表中呈现的历史财务数据是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并且顺利得出评估结果的基础性资料,但是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会导致评估结论的不准确性,对评估结果具有影响,在资产评估实务中,财务报表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根据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的一大必要前提为企业编制、提供的财务报表准确真实无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无意或有意的行为都会形成虚假的财务报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比如,企业通过变换收入确认方式来故意向外界传递出虚假的收益信息,抑或是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不提或者少提减值准备等行为,以满足企业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在这些情况下,评估人员如果仅仅凭借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易于得出不准确可信赖的评估结论。因此,虚假财务报表或是财务报表中的某些虚假数据的存在会误导评估人员的判断,导致评估失败。所以,评估工作中,对财务报表进行认真核对查证是评估人员的第一要务,是得出准确可靠的评估结论的基础与根本之所在。
企业财务报表具有固有缺陷,这些缺陷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也具有巨大影响。通过分析上述案例中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我们不难发现财务报表具有以下几项缺陷:
1.财务报表只能披露被评估企业一家信息
会计信息存在其固有界限,由于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只是被评估企业这一家的财务信息,因此仅仅根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评估并不足够充分,仅通过一份财务报表并不能支撑评估人员预测被评估企业未来发展机会与风险等因素,所以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信息以及不同行业的信息,并以此进行比较分析,这些信息并不能够全部存在于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因此,财务报表中记录的信息具有其本质局限性。
2.财务报表只反映数量信息,而不反映质量信息
只有能够通过货币加以计量的信息才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也就是说财务报表中不能提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实行情况、管理者做出的努力等信息仍然对评估企业价值具有影响却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呈现。
3.财务报表注重反映结果信息,无法显示结果形成原因
财务报表中呈现的会计数据反映的是企业特定期间运营的结果,这种结果信息对于了解企业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十分必要,但是对于评估人员而言,只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不足够,这些结果信息对于企业价值评估也并不充分,由于评估人员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通过以前年度企业的会计信息等对未来进行预测,因而资产评估人员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分析企业经营背后的信息,了解企业发展机会与风险,这些信息正是引起财务报表数据变动的原因所在,但这些原因信息并不能通过财务报表所披露,例如,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利润发生变动,财务报表中只能显示主营业务收入这一科目的数字发生变化,而对于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国家颁布某一政策规定等信息却并不能通过财务报表呈现,因此,财务报表中无法显示的原因信息对资产评估影响重大。
根据上文所指出的运用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以避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评估结果准确性:
企业财务人员首先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写记账凭证,其次依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然后依据会计账簿填列财务报表,因此,为避免虚假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中虚假数据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评估人员必须认真核实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而获取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作为资产评估的依据。
由于企业存在篡改真实会计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因而不论企业是故意为之抑或是无意而为,评估人员对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信息都不能直接采用,而是应该有选择地利用,谨慎挑选核实正确的会计信息,发现失真的会计信息时,应当对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要素着重关注。
若是由于会计政策差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失真,评估人员应当充分认识理解会计计量与资产评估的差异,以具体需要与要求为基础修改调整会计信息。
评估人员除了直接采用财务报表列示的会计信息外,对某些会计信息还应当进一步分析调整,挖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测算出企业一些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也是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此外,评估人员不应仅仅关注财务报表列示的会计信息,对报表附注所呈现的会计信息也应当加以考虑、选择、利用,一些与企业相关但不能列示在主表中的信息会披露在报表附注中,因而财务报表附注也是评估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的资料。
通过前文的论述分析,不难发现企业绝大部分会计信息依托财务报表加以呈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分析调整财务报表满足自身需求,投资者、债权人等可以以财务报告为基础进行决策,资产评估人员更是通过财务报表中呈现的数据对资产进行评定估算,财务报表在资产评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对企业价值评估而言更是如此。
但万事都并非是完全绝对的,财务报表有其固有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虚假财务报表在我国并不鲜见,因而评估人员在利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信息时,应当谨慎选择、核实并加以调整,避免虚假、不当数据对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