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丛英
(武汉晴川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204)
建国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近年“二胎”政策的实施与人们对教育质量诉求的提升,使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热点。有学者从学前教育政策的角度,把学前教育的发展分为了初创(1949—“文革”前)、停滞(文革期间)、法制化(1978—2007)三个阶段[1];有学者从改革开放起分为形成期(1978—1989)、发展期(1990—2009)、完善期(2010—2018)三个阶段[2],但未就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发展展开分析。本文参照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分段思路,结合高校扩招、民办教育兴起的发展特点,分为发展缘起(1949—1977)、建设规范(1978—1999)、快速发展(2000—2019)三个阶段,对建国70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从发展速度与规模、高校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力求呈现当前高校增设本科专业出现的问题,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建议。
从1949年到1977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学制上没有本科教育,但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后来学前本科教育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上世纪50年代到文革前,有学者指出学前教育带有工具色彩,主要解决当时解放妇女、投身建设的社会需要,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1],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由此,也开始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从1951年10月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将幼儿教育纳入我国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需求,各类院校开始建立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应专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在1952年原保育系(在家政系改建)基础上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1950年设立保育系;南京师范大学1952年设立幼教系;华中师范大学(1958)、东北师范大学(1959)、陕西师范大学(1959)分别设立学前教育系。50年代,为了发展幼儿教育专业建设,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如,《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2)、“关于颁发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1956)、“关于颁布《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命令”(1956)、教育部“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1956)等,学前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保育系”、“幼教系”等作为专业名称,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员学历层次低下。从6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个停滞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得以实现。
这一阶段主要从规范专业名称和法律政策角度,建设与规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以“学前教育”命名的本科生,正式开启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道路。国家相继颁发了推动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从宏观上规范学前教育发展,逐渐走向法制化建设,如,1982年新宪法中确立学前教育入宪[2],《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1979)、《高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0)、《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1985)等。面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1990年前,教育部主管的6所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①、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也陆续开始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立;除此以外,还有7所师范类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也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到1990—1999年期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有6所师范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其中有3所高校(山东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专业名称为“幼儿教育”,但专业编码与后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编码(040102)保持一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步入正轨,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从2000年至今,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增长迅速,师范类高校基本完成了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下同)也从无到有,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10-2018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各高校官网、权威网站及实际调查情况整理,截止目前,全国共有389所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其中公办院校271所(占比69.67%),民办高校118所(占比30.33%);师范类院校152所(占比39.07%),非师范类公办高校有237所(占比60.93%)。从这个比例来看,我国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高校公办师范类与非师范高校比例为4:6,公办非师范高校与民办高校各约占1/3。
1.新设学前本科教育各年份的发展特征
图1显示了发展数量与规模的年份特征:到2007年,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以公办师范类院校为主,仅5所民办高校备案;2008年开始呈现公办与民办两种途径发展方式;2011新开设高校达到57所,达到发展高峰;2012年,公办院校本科阶段教育建设基本完成,民办高校设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逐步增多;2014年民办高校增设速度高于公办高校,2016—2018年三年分别达到21、16、22所,是公办院校增设的三四倍之多,究其原因是公办师范类高校开设基本完成,公办非师范类院校增设速度则相对缓慢。
图1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新增高校发展数量(截止2019年11月)
图2 全国各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高校数量、规模
2.新设学前本科教育的地区分布特征
图2显示了各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情况:超过20所高校的5个省份分别是豫(27)、鲁(24)、陕(21)、赣(20)、鄂(20);在10—19所高校的省份中有14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冀(19)、云(19)、川(18)、苏(17)、粤(17)、皖(16)、桂(15)、闽(14)、贵(14)、吉(13)、湘(13)、晋(12)、黑(12)、浙(12);10所以下的有12个省级行政区,包括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4个省(甘、辽、琼、青)。
从全国七个区来看,发展最快、相对均衡的是华东6省1市(109);其次是华中三省和西南地区都有60所,华中地区湖南发展相对较慢,西南地区的西藏仅仅2所;东北三省(31)发展较慢;华北地区(53),只有河北发展快;华南地区(34),海南发展慢;西北地区(42)只有陕西发展快,其他都发展慢。从分析图2可以看出,华北、西北都只有一个省份发展快,东北发展相对较慢,各自治区(广西除外)发展相对落后。
根据各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增设高校的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图2),除直辖市和自治区相对较少外,其他各行政省公办师范高校相对发展较为平衡;但民办高校(属于非师范类)发展差别较大,比如,发展迅速的“豫鲁陕赣鄂”五省非师范类高校和民办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居于前列,其中河南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民办高校(15所)甚至超过公办院校(12所)。目前,非师范类高校也十分注重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加上民办高校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相对较迅速的“冀云川苏粤皖桂”等省份,民办高校设置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专业增设高校相对较少。对于10所以下的,除了直辖市,其他省份主要是公办师范类高校少,公办非师范类高校开设此专业也少,民办高校增设该专业几乎没有。
从时期来看,改革开放前,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在酝酿期,服务于政治,处于一种零散状态;进入21世纪后,增设高校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师范类高校基本完成建设,民办高校成为了一股新的力量。从地区来看,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规模增大,对学前教育的需要更为强烈。
从早期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国内外对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尤为关注。联合国在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缔约国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此项权利”,这一公约旨在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OECD在2017年第5次发布了“强势开端”报告,指出本科学历逐渐成为最低标准[5],近73%的接受调研的OECD成员国要求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为至少本科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6]。这说明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了对专业人才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而学历的提升成为一个有效途径和指标。结合早期教育在世界发展态势,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学前教育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对“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中指出“扩大本、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同时,对“严格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并加快推进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法”等。《意见》给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更为高层次的规范要求,这与加大“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相吻合。目前,中国正在对学前教育展开普及教育,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着力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求达到“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要求社会相关机构“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这一目标伴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将得以逐渐实现。
幼儿园、培训机构、早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本科教育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随着我国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园新增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入园难”、“入园贵”、“进好幼儿园难上加难”等问题更加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要达到85%;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也以集中幼儿园3—6岁教育逐步扩大到0—6岁的教育,对育婴员、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职业化要求更高。据智研咨询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个家庭在婴幼儿身上投入超过12000元/年,市场规模约1万个亿;其中,幼儿园教育规模约1920亿元,幼儿培训及服务规模3550亿元[7]。2017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幼儿园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意在降低幼儿园教育成本,提高学前教育覆盖率。但从高端幼儿园来看,上市民办幼儿园收费偏贵,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红黄蓝直营幼儿园普通课程收费最高为每人每月5000元,优质课程最高可达14000元,其他如博实乐、新天际幼儿园收费亦较高[8]。这表明高端需求旺盛,民办早期教育和幼儿园迎来了春天,又加上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给孩子创建一切有利于成长的条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长,对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学历、技能、知识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期获得优质的教师资源,这促进了学前教育旺盛需求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之间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数量激增,人才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产业进入了“以质取胜”的转型期,开始逐渐步入产业科学规范发展时期。
不同学制大学培养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前教师,从毕业生的专业合格要求到卓越培养的标准都受到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在2010—2018年期间,国家出台大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数量超过前30多年总和[2]。《纲要》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就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40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9]。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发展速度来看,当前,高校师范类、公办非师范和民办高校开设比例已经形成了“4-3-3”分布格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保育员”,而本科教育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在2018年对各师范类院校全面启动国家认证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各级认证明确指出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比如,一级认证中的“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本科≥60%,远高于专科的≥30%。从人才服务经济的角度看,地方院校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各个地方教育需求,部属院校则培养人才的层次更为多元化,服务区域更为广泛。
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应用型从业人员和教师队伍,依据2012 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出发点,根据“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符合各高校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及相应的专业方向及特色建设。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提出“双融合、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10];提出西安文理学院提出新型“理论与实践浇筑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11]。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为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基地,自然需要将“卓越教师”战略作为专业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12];2018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掀起了高校学前教育卓越计划与研究的热潮。例如,有学者分析了贵州Z校卓越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校中园、园中校”的分园实践培养模式和多维保障机制[13];从“养成多元素养、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教师现实适应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特点对S师范大学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进行阐述[14];对渭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实验班从“专业认知教育、学生社团主导下的服务学习、开办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主”展开探索[15];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从2016年开始创建“卓越幼儿园教师创新实验班”,提出通过建立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三性一化”课程设置、实施中落实了“三实”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16],还总结出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鲜明的“乐幼”专业文化及其独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7]。
在众多本科院校中,许多高校开始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并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既保证了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师要求的基本线,又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力。
当今国内外学前教育都注重本科学历的教育,增设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高校相当多,民办高校成为一股力量,有可能会潜在带来本科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要加快高校学前本科教育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来确保学前教育本科培养质量。如,通过对专业的设置、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对教学中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实训的设计等来实现质量提升,避免各高校间的“同质化”建设,无法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造成与市场脱节。
虽然学前教育人才市场缺口大,可以“以市场为导向”来增设学前本科教育专业,但在快速发展期,还需要平衡区域高校增设需求,以此满足地方发展人才需求。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弱的、不发达的地区省份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前本科教育发展缓慢,在增设高校时应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以高校帮扶的办法,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使学前教育的布局更为合理。根据国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是目前发展的重点,每个地区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满足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减少人才的流失,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均衡发展和市场整体的良性发展。
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增设的发展历程来看,学前教育本科增设过程与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基本具有同时性。在改革开放之前,学前教育主要服务于社会大生产,百废待兴;在快速发展时期,增设速度的加快主要体现在地方高校和民办高校,这些增设的改变符合国家主张的多种途径发展学前教育的总方向。因此,在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具备专业开设条件的高校,可以增设该专业,以此呼应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国内外来看,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了高质要求,力求做到两个“从严”:一是从严准入程序,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报告、支撑材料、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保证;二是从严人才质量关,必须要以本科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加强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开展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并提供明确的、可操作的培训。
[注释]
①原西南师范大学在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