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梅
(武昌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办学特征、学生结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造成其同其他高等院校有着质的不同,目前国内学者在相关研究方面涉及的研究内容还不够多,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研究深度不足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网络平台给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民办高校的创立目标,蕴含着追求经济利益的成分,或者是为专门行业培养出具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同时相关部门对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工作关注力度没有那么强烈,对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也比较低,造成民办高校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到严重限制,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水平。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丰富,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学历水平,加快社会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稳定性上一直比较欠缺,其队伍来源多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甚至部分人员是留校的学生。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功底上与岗位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部分教师以民办高校为工作跳板,把民办高校作为练就教学经验的试验场或中转站,待羽翼丰满或者有更好的工作单位,他们便离职而去,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被动。概而言之,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导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的扩招规模越来越大,民办高校的生源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学生质量相对同级别公办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上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活动比较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存在严重忽视甚至排斥思政理论教育的现象。
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大多是职业院校或从职业教育起步发展而来,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其管理人员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在硬件投资上,为了达到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通常会在实习基地上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但是在思政理论课程的建设上,由于其本身理论性比较强,加上民办高校在党组织建设体系上不够完善,所以在软硬件投资上,大大落后于公办普通院校。虽然在网络时代,部分管理者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其从规划到完善实施,还需要经过较长的阶段。
信息化平台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先导性的特点。在信息网络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覆盖到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的情况下,其网络行为混乱的缺点被无限放大。由于学生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其各方面的功能,产生极度的依赖心理,在缺乏正确的外界引导情形下,学生将网络的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最终导致各种不良习惯的养成[1]。尤其是网购和网恋等各种习惯,使学生不断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虚拟生活之中,占据了其正常的生活时间,减少了对传统交际网络的依赖度,从而导致孤独和抑郁等心理症状。在课堂组织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不断进入课堂之中,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甚至造成部分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断荒废学业。
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兴起,许多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更加深入,但是其对信息的辨析能力却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无法进行同步提升。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垃圾文化的侵蚀,对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产生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由于其建校时间一般比较短,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在与不良文化的斗争中,还处于劣势阶段,无法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甚至在有些情形下,学生由于先行接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思想观念,在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反而对传统的热爱学习、热爱集体、民族文化等校园主流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最终对其在社会上的发展起到错误的指导作用,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采取讲解和分析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生活实例结合较少,而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热情,导致思政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不够丰富,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生活就无从谈起。由于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普及,很多原来没有发生过的,有悖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现象不断得以发生和传播,学生在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时,由于无法采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无法对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源进行辨识,从而造成了较大的疑惑,这就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目前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还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更缺乏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教材编写、课堂组织、学生特点的调研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等方面,虽然目前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已经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距离其下一步的完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2]。另一方面教学群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重视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但大多数只是在应用形式上加以改变,将传统的板书模式采用多媒体手段表达出来,对于其内在的需求,也就是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的指导作用,涉及的并不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自身的水平相关的理论研究深度有关,其问题的解决,对于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要是以书面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思政理论的应用效果评价不够全面,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概况,对于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形下,民办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引方向,从而对其实际教学产生了的指引作用缺失,使学校管理人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只重视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对于思政理论的软实力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开展。
虽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下,民办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教学形式上不断丰富,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其中大多数的措施都是投入在基本的硬件设施上,对于软件和教师水平等软实力的提升上,投入力度还有较大的欠缺。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而言,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作用,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中,存在被严重忽视的现象。由于民办高校在党组织建设中,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中,缺少高屋建瓴的指导,从而造成民办高校在进行开展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中对于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无法达到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从以上各方面来讲,要强化网络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强化相关部门和领导对网络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大多数民办高校在网络平台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欠缺方面主要集中在软实力上,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重视程度,必须从这方面先行入手。
网络平台建设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载体,加强对各种形式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化时代,电脑网络、手机网络等物质载体,微信及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博、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思政理论课程网络平台的载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各载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差异性的内容创作,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无时不刻地进行发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能够涉及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建立微信群,利用朋友圈,固定推送微信文章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分解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微视频的拍摄需要从剧本的设计入手,引导不同特点的学生积极参与进去,通过加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学生之间进行传播交流,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微视频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学生之间的配合力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其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上,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引导学生将思政理论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的思政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开展思政理论课程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网络平台的创新,是对课堂教学在形式上的重要补充,其核心还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这是进行网络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脱离这个出发点来谈论民办高校思政理论的课程建设,就是脱离了建设的根基。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中,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目前民办高校有四百多所,各类在校学生五百多万人,这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群体,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其具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对思政理论课程的真实态度,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学生在网络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行为习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深入组织,使网络平台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侵蚀作用[3]。积极借鉴普通高等院校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益成分,并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思政理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网络平台的建设,是提高民办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网络媒体还将不断地涌现,网络平台必将更加深入地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中。因此,依赖于传统的考评机制,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在这方面,民办高校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方面,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其可以根据自身建设的特点,加强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与最终理论知识的考核结合在一起,重视过程考核,从而为思政理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有益的路子。
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上,已经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精力,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其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效果,无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加强在这方面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