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婧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100040)
禅宗园林,始于中国,但兴盛发扬于日本。禅宗园林属于寺庙园林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宗教园林,它是边缘性的,是一个古老而恒久的特殊的园林体系。禅宗园林既包含中国佛教寺院中的禅宗寺院园林,也包含从中国传播过去的日本禅宗园林、净土园林、武士园林等。
1.1.1 主要造园要素
建筑小品:
(1)廊:廊是日本古代造林手法中最重要的元素。廊是结合建筑实体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的半是半虚空间,即通透又有建筑外檐遮蔽,是适合禅修静坐的理想空间。让园林使用者与庭院自然景观之间进行着亲切自然的交流。
(2)亭禅宗园林中的亭朴素简约,一个顶,几根柱,加上若干座垫,便成一亭。
(3)石灯笼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指神前净火象征吉祥。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后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石灯笼放置的地方也有所不同,例如八角石灯笼,它端庄稳重,落落大方,置于庭院一角,提升了庭院的雅趣;而置于外廊前的一式灯笼,简单朴实,只有灯膛,像个敦厚稳重的凳子。石灯笼的种类和形式繁多,设计独特,为某个特定的庭园所独有。
石、砂:
(1)无水的岩石和砂在日式园林里描绘着一幅幅的山河景象,砂象征着河流、石头象征着山峰。岩石的组合可以分为弧形、斜倚形、平躺形、高耸型、低耸型。按传统来说石头应以奇数来摆放,其中,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三块一组的置石,如“三尊石”的摆法,具有象征意义。
(2)乔灌木、小桥、岛屿、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剔除,岩石的数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园林来说要少,岩石通常简单的放置于耙制的沙砾中,来营造朴实和引人冥想的环境。
植物:
日本禅宗园林在选择植物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同一个园内的品种不过,通常以一两种植物为主景植物,再选一两种为点景植物。通常选择的种类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竹类以及苔藓类。
1.1.2 造园特色(以枯山水为例)
(1)心境交融。
禅宗园林讲究人同景之间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造园僧人们仅用简单的材料、极简的手法,营建出观赏式庭院,让人们通过静坐、观照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
(2)朴实无华。
禅宗修行特点是朴素,生活节俭,强调顿悟自性,行住坐卧、饮食起居都是修行。造园僧人通常选用简单朴素的材料,常常就地取材、选取乡土材料。园林铺砖纹样无华;植物造景层次分明;材料选用朴素乡土。
(3)抽象之意。
禅宗园林的意境,在于反映禅宗的思想特点,契合禅的教义。园林意境的营造不用过于具象的手法,而以抽象、象征等手法表现。无杂念的心与一沙一石相望,时而妄想世界,时而无相未来。
1.1.3 价值取向
(1)生态观禅宗思想中认为自然界万物皆体现佛性,存在必有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营造一种自然生长的园林环境。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寺院的选址往往与自然亲密无间,为园林的营建提供了良好的山水骨架和生态环境。
(2)修行观禅宗园林有其固有的宗教性,园林为营造也是禅僧每日修行的一部分,而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砂都是禅僧内心世界的反应。
1.2.1 镰仓——南北朝时代
自从镰仓时代荣西、道元把禅宗引入日本以来,禅宗受到武士阶层的普遍推崇,更因此得到幕府的特别保护,“禅宗”在日本逐渐流行,一度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受禅宗文化和水墨画的影响,日本园林开始营造禅宗庭园,园中局部出现枯山水景观。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
图1
以西芳寺庭院为例,西芳寺建于奈良时代,到中世南北朝时代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在这次扩建中逐渐加入了禅的意味。随后,西芳寺收到天灾的影响,遭到了破坏,而常年废弃的园林与建筑慢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青苔种类就有百余种,西芳寺因此得了“苔寺“的美名。西芳寺历经沧桑,如今满寺的苔藓无处不传递出浓浓的禅宗美学。
1.2.2 室町时代
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镰仓吉野时代萌芽的新样式有了发展。枯山水式园林成为一种“精神园林”。园林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式成为定局。室町时代还创作了一种新的园林型式——茶庭。
以龙安寺庭园为例,它是枯山水园林的代表。
(1)龙安寺庭园中最著名的是它的石庭,一个平面布局为矩形的庭园,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此外别无一物,看不到任何多余的石头,这是典型的枯山水庭园布局。
(2)南墙边的客山,由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组成,小石从形态上看像是从大石上分离开来,奔向主山;大石则呈横卧之势,靠墙一边也较为平整,与直线的边界相合,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向西边的客山。
图2
中国古典园林区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礼制,私家园林更多的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带有强烈的文人自身的精神色彩,他们通过打造园林景观传达诗、词的意境。
而日本禅宗造园师大多数是禅僧。造园的过程是表达禅意的过程,用简洁、练达的手法表达出虚无、空净、摆脱人世纠葛的意境。佛教传入日本后进一步同其文化思想、经济、自然风貌相融合,从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佛与禅。这就是中日两国在佛教文化上的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采用的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造园手法。中国园林体现在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
日本古典园林以枯山水闻名遐迩,采用以少替多、象征和借喻的手法,用最普通的材料:石硕、白沙、苔藓等,以简练的空间写意来象征最广阔的景象,极具审美价值。
由于禅宗在中日两国的发展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完全不同的造园思想以及审美。
2.3.1 “深”与“远”
园林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它表达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禅宗静心修生的精神内核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过程中是以再现自然来表达出人造胜天然的意境。
日本古典园林最能体现禅味意境的是茶庭。禅宗主张静心自悟、强调空无、摒弃一切兴相。茶庭的打造追求清纯自然,精巧细腻、含而不露,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简单的场景中传达悠远的意境,与禅宗的思想一脉相承。
2.3.2 “乐”与“忧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与中国文人紧密关联,它体现的是文人式的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那就是怡然自乐、享乐人生。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表达的是“乐”的情感。
而日本古典园林追求平淡恬逸、冼练简约的气质,茶庭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仪式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它传达的茶道精神是对物哀的审美。日本古典园林常常传达出一种淡然忧伤的情绪。
禅宗诞生于中国,在日本发扬光大。中日文化的交流,使禅宗在日本园林设计中得以发扬以传承。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设计在禅宗与造园思想手法上都有所不同,也分别达到了各自的审美高度。所以说中日对禅宗不同的思辩没有对错之言,只不过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