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堂结构的优化

2020-03-20 03:48王芳浩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王芳浩

【摘  要】  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会受到教师的忽视,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正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实施途径,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为此本文探究优化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结构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广大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结构优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但重视对学生智育能力培养,更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劳动与技术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劳动与技术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小学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明确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要致力于提升全民素质,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做准备,以全新的教学思想提升全民素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改变原有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将劳动与技术课程列为学校中的重点课程,切实有效地实施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优化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与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從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伴随劳动与技术实践而提升。在开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探究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产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欲望。此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发挥与展示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运用符合学生成长心理特征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手脑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劳动与技术教材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制作万花筒》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情境:为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万花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万花筒中美妙的世界,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动手制作万花筒,此时学生心中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把千变万化的图案放到万花筒中?教师在此时不要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万花筒的构造,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万花筒,从而调动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探究兴趣。万花筒中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及其具体构造都是吸引学生探究兴趣的因素,为此学生将万花筒拆开,对其构造进行仔细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制作万花筒,使得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规范操作过程,提升学生能的手脑能力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尝试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能力,使得学生手脑共同发展。以《折笔帽》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笔帽前,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拆解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制作过程。要想提升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构建中,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动手制作环节中,进而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知识。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操作示范,在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在为学生示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科学顺序规范操作过程与动作,要为学生清晰利落地做好演示,确保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操作的步骤。此外,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要锻炼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纠正,要确保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步骤。教师在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分析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找到原因并吸取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在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在不断的经验累积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培育,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规范操作演示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与技术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从各种渠道中都可以获取到知识,并能够想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与技术素养。

四、科学有效总结与评价

在每堂课结束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制作出的每件作品都凝聚了学生的技术分析、动手设计与实践操作等方方面面。为此,教师要先对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对其整体外观进行总结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以积极评价为主,对学生采取肯定与鼓励的态度,并重视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从技术分析层面、设计制作环节、技术制作方面进行深入的评价,例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所选工具及使用状况、材料选择等方面都是教师评价的内容。评价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评价,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评价。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表扬并鼓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制作水平。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在校园中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促使学生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综上所述,劳动与技术课堂大致分为以上几个阶段,但并不是唯一不变的,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能够起到影响渗透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劳动材料,激发学生对技术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蓓.让“技术设计”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落地生根[J].好家长,2019(20).

[2]陈燕妮.让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开出绚烂之花[J]. 考试周刊,2019(43).

[3]丁澄艺.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1):116.

[4]潘琦.关于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探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5).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