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勤娟
摘 要 创意无不创新是我演绎作品的原则,作品“万事如意壶”突破传统,以红砂等工艺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壶体扁圆,敦厚稳重,给人以安全、和谐感;壶身的“如意”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多了英气爽朗的感觉,如盾牌延伸,如回纹弥漫,四个如意造型从壶肩慢慢胥出,勾勒出英姿飒爽的模样。成型后的“万事如意壶”有传统作品的寓意,有创意作品的心意,更有祝福无限的美好心愿。
关键词 传统;万事如意壶;创新
大美丁蜀,千百年来窑火生生不息。富饶、儒雅是丁蜀的气质和格调;经典、寄情是宜兴紫砂的风格和精神。当砂土邂逅窑火,在千度成陶的不息窑火中,特色小镇、文化重镇的雅称让丁蜀成为举世无双的中国陶都,文化、历史、传承、经典是丁蜀的气质和精神。
一把紫砂壶窥见人生百态,茶水相融,情感碰撞,也寄寓山水情怀。紫砂艺人在创作、创意里面融入个人思想,寄托美好情感。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在五色砂土间,于掌心化为各色紫砂壶造型。
珍藏也罢,送礼也罢,一把有情有义的紫砂壶,从壶名开始就带着温润、典雅、美好的气息款款而来。造型、细节、寓意等境由心生,承载着创作者精心构思的情感,寄托着朴素、真实的祝福,紫砂这朵芬芳的传统之花,绽放“非遗”的风采。
“华年不惊岁更迭,事事如意皆心愿。比邻豆蔻非粉黛,紫瓯凝香百味欢”——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这样美妙的诗句,字字句句路过心上,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漫步于世界文化之林,自有他独特的魅力:中华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文化悠长的国度,幅员辽阔、资源众多,肥沃的黄土大地、丰饶的长江流域,造就独具一格的华夏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产生思想共鸣之际,让我有了创作这把“万事如意壶”(见图1)的愿景。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哺育了勤劳聪颖的炎黄子孙。烟火之气中的人民喜欢把风调雨顺、事事如意的情感寄托于生活之中:大婚时的喜鹊、梅花造型,寓意“喜上眉梢”;喜被的百子圖,象征着“早生贵子”;节日里的糖醋鲤鱼,寓意着“鲤鱼跳龙门”;门前的柿子树,春耕秋收,寓意“柿柿(事事)如意”;艺术作品上的蝙蝠寓意着“福气东来”……这些朴素、一目了然的寓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流,是普通百姓经久不息的力量源泉。
工艺作品中,常常以“柿子”为载体,用憨态可掬的造型表达祝福的情感。“万事如意壶”是紫砂器型中的传统作品,依托“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这一传统祝福,以“柿子”圆润、饱满的造型来演绎意境,惟妙惟肖中带着美好的祝福。以柿子为主体,壶体像一枚成熟的柿子,一般用段泥进行底色,和秋天成熟的金色吻合。壶身饱满圆润,融入筋纹器型,均匀细腻,壶钮创意为柿子顶端瓜蒂形状,呼应壶嘴、壶把的柿子造型。壶把处有一枝柿子叶蔓延至壶身,生态可掬,充满田园的味道和意境。传统造型的“万事如意壶”大气端庄,一壶在手,拿捏舒适,深受紫砂爱好者好评,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
创意无不创新是我演绎作品的原则。这把“万事如意壶”突破传统,以红砂等元素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壶体扁圆,敦厚稳重,给人以安全感;壶身的“如意”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多了英气爽朗的感觉,如盾牌延伸,如回纹弥漫,四个如意造型从壶肩慢慢胥出,勾勒出英姿飒爽的模样。壶嘴、壶把保留传统,以大气简约为主,壶钮呈“六瓣金莲”状,象征“心似莲花开”的美好愿景。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考虑到嘴、把的简约创意,在如意装饰的创新中,融合该壶意趣,用红色砂土铺就红红火火的“如意区域”,星星点点中赋予该壶新的味道和意蕴。成器后的“万事如意壶”干脆利落、简洁舒适,有传统作品的寓意,有创新作品的新意,更有祝福无限的美好心愿,受到了观者和藏家的一致好评,这是对我创作之路最好的鼓励。
传统的“柿柿如意壶”敦厚端庄,带着时间凡尘的气息和历史的厚度,而新时代创意的“柿柿如意壶”简洁高贵,符合当下茶文化时代的特征:忙碌的工作之余,需要在一壶一茶间沉静、冥想、深思。以简约的造型致敬经典,与时俱进,这是当下紫砂艺人创作的风向标,也是我一贯喜欢的风格。
传统的紫砂造型,给予后人标本和模板,经典造型的流芳百世,给了后人重新突破的基础。在紫砂壶的创新、创意中,唯有结合经久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自我风格,才有可能创作出一把令人赏心悦目的紫砂壶作品。所以说,在紫砂壶创作中,风格的形成和确立才是紫砂艺人苦苦追求的意境,拥有个人标签和个人鲜明风格的紫砂作品,才会在紫砂历史的发展中留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