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羽
熊有富拍到的野生长臂猿。
野生西黑冠长臂猿有晨鸣的习惯。每日天未亮,熊有富便会上山,到达长臂猿晨鸣的地点附近,在鸣叫声中确定它的准确位置。
在这一天中,他都要紧紧跟随着它,记录其行踪、活动,直到傍晚长臂猿找到它过夜的树,熊有富一天的工作方才结束。有时候,他能在晨鸣时,找到一只栖息在树冠里、刚从沉睡中苏醒的猿,有时候,他找寻一天都难觅其踪。
这就是熊有富长达8年的护猿工作。
在云南无量山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长臂猿研究基地——大寨子科研基地,全世界第一个西黑冠长臂猿研究基地。大寨子科研基地得名于无量山下一个10户人口的小村庄,大寨子。
1978年,熊有富在大寨子出生。从小猿鸣就是他生命里不可忽略的一抹光彩,作为山里长大的孩子他曾无数次跟随着父亲进山,但他从来没有见过鸣唱声的主人。小学毕业的他,遵循着父辈的人生轨迹成为一个面朝青山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青山回荡的猿鸣的陪伴下,他靠种茶、种核桃养活着一家人。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
提名
8年15000公里,云南巡护员秘境寻踪野生长臂猿
提名理由
这是一位云南大寨子农民和一个特殊种群的故事。
濒临灭绝的野生长臂猿藏身在约30938公顷的云南无量山,并栖息于1800米到2700米的海拔之间。那片区域多是无人涉足的山林秘境。要在无量山巡护这一种群,仅寻觅其踪迹,便已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探险。
为协助大寨子科研基地的科研小组了解长臂猿行踪,并保护野生长臂猿,熊有富踏足秘境、以身涉险,8年中徒步15000公里,只为近距离观测野生长臂猿。他不仅收集到超过60000条长臂猿行为数据,期间拍摄的2000多段活动视频,经主流媒体报道,让全世界对这一濒危物种更加关注。
2011年转机来临。这一年,景东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同展开西黑冠长臂猿代号为“G4”群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揭秘这一极其濒危的物种在野外的生存密码。进行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第一步,即习惯化长臂猿家庭。野生的长臂猿非常怕人,往往人还没走近就已消失不见。习惯化是指让它们能够接受科研人员的近距离观察研究,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整座无量山约30938公顷,横跨普洱市的景东和大理州两个州市,其间多是无人涉足的山林秘境。野生长臂猿的生活习性,是以家庭为单位,他们栖息在1800米~2700米的海拔之间,范围分布跨150~400公顷。要在无量山研究这一种群,别提习惯化,仅仅寻觅其活动踪迹、锁定分布方位就是一大难题。
因为熟悉地形、野外经验丰富,熊有富开始协助科研团队习惯化西黑冠长臂猿,他们仅用6个月的时间习惯化目标长臂猿家庭群,这是中国野生长臂猿研究史上的奇迹。6个月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长臂猿群体习惯化时间一般需要花费数年。
学术研究上的奇迹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大到足以改变熊有富的生活。考虑到对家庭的责任,熊有富一度回到家中务农。科研团队非常需要像熊有富这样专业的野外助手协助工作。在熊有富离开的一个月内,科研团队在跟猿方面遇到了很大问题。庆幸的是,熊有富还是回到了监测队伍中。
当时,从小在大寨子土生土长的熊有富甚至还没有学过普通话,说着一口地方话的他只是和基地里的人简单表达。和长臂猿相处久了,彼此就像老朋友似的,见不到反而不习惯了。
2014年,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正式成立长臂猿巡护监测队。作为大寨子科研基地的功臣,熊有富亦成为了监测队的核心巡护员。
于是,从2014年至今,在无量山每个猿鸣绵延不绝的清晨,都有一个执着的身影穿梭于山林之间,守护着西黑冠长臂猿。
熊有富在无量山上记录野生长臂猿的行为数据。
为巡护长臂猿而艰苦跋涉。
几年工作坚持下来,熊有富规范收集2014~2017年G4群长臂猿行为数据60000多条,在长臂猿生态行为研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还拍摄了长臂猿监测视频2000多段,拍摄到西黑冠长臂猿休息、移动、鸣叫、玩耍等行为视频,尤其喝水视频、交配视频、取食多种植物花、捕食鼯鼠和乌蛋等视频,先后多次在央视相关频道或省市县广电媒体播出,让广大民众目睹这一珍稀濒危“树冠精灵——西黑冠长臂猿”的精彩瞬间。在跟踪长臂猿的8年里他熟悉了G4家域里每一个角落,根据巡护软件的记录,熊有富在跟踪监测长臂猿的8年里约行走15000公里。
熊有富用8年的时间记录着G4一家的成员故事,由他与科研人员提供的一线数据,促成了一篇解密西黑冠长臂猿雌性“恋家”行为的SCI论文。如果没有对西黑冠长臂猿与这片山林的热爱,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G4群在这8年的时间里迎来了5次小生命的诞生,其中还遭遇了一次主雄替代的“家庭巨变”。熊有富记录下原主雄的幼子死亡、原主雄的“遗腹子”被新主雄抚养长大、新主雄三个孩子的诞生等极其珍贵的野外记录,这些记录将人类未曾了解的长臂猿世界一点点地展现出来。
与云山保护接触以来,熊有富每天都会分享一线巡护的视频,通过云山保护的线上宣传平台将西黑冠长臂猿的故事带给更多的人。
2019年3月以来,云山保护的微博平台传播熊有富拍摄的视频与照片,累计阅读量超45万,转发超过3万。虽然因为手机设备的原因,熊有富视频像素不够理想,但镜頭里这群森林里的精灵还是打动了很多城市里的粉丝们。
作为年轻一代的巡护员,妻子、孩子与西黑冠长臂猿一家是他生命中最为亲近的存在。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守护长臂猿,支持他的妻子和家人,都是守护的一部分力量。
熊有富经常感慨,G4群的小长臂猿长大了,也很爱玩。长臂猿爸爸妈妈和他很像,但有一点不一样,它们不用操心小长臂猿上学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上下学接送孩子的问题。
熊有富的孩子在十几公里之外的村小上学,他需要在野外工作之余照顾孩子、接送上下学。现在家中的农活主要靠妻子承担,只有在追寻长臂猿之余的时间,熊有富才能回家帮忙。巡护员的工资并不高,对于这样不可避免的矛盾,熊有富确实是靠着对长臂猿的感情坚持下来的。
熊有富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些长臂猿了。他们是彼此的陪伴,在山林之间,一个年轻人8年的时光,一家西黑冠长臂猿的变迁故事。熊有富说他会一直守护它们。
在中国与中国人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就是长臂猿,然而相较于熊猫、雪豹、绿孔雀等濒危野生动物,长臂猿的公众关注度非常低。全中国仅剩下不到1200只的野生西黑冠长臂猿,全球仅有不到1300只西黑冠长臂猿,换言之,这个物种保护的最大希望与责任就在中国。
从生态学到人文学的角度,从自然到文化的层面,西黑冠长臂猿都值得被更多人知道,而像熊有富一样十余年来坚守在一线的保护工作者更需要被大家知晓。在这里或许没有更多悲情、悲壮的英雄故事,但是为了自己所爱的“树冠精灵”们能够好好活下去,为了这片祖祖辈辈留下的青山长存,一个平凡人与他的赤子之心也应能打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