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杰
写这组报道时,我没有把记者这个群体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我们太熟悉远程办公了。
采访中,看到有人感慨远程办公节省通勤时间,我们会心点头;听到体验者抱怨从“995”变成“007”,想起我们早已将周末采访写稿当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困在家中的上班族怀念真实社交,而记者早已将养猫、养狗当做化解孤独的良药。
一位曾羡慕我工作方式的朋友,体验了一周远程办公就跑来跟我吐槽体验极差——软件很卡,24小时在线待工,听到电话铃声就恐慌。这代表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
客观上,突发的疫情,让远程办公的体验者们毫无准备。很多人发现自己竟没有独立的办公环境,甚至没有一张干净的办公桌;孩子们不去幼儿园,他们成了阻碍父母专注工作的“绊脚石”。主观上,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都将远程办公当做被迫的选择,默认疫情过后,大家还会回归办公室。
远程办公出现各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多少公司在认真研究远程办公的内在规律?很多都是形式主义。有公司将打卡机制搬上云端、要求视频打卡、规定几分钟内回消息。实际上,在真正的远程办公中,倒是很少有公司用形式上的规定为难员工,这种公司一般更在乎效率和结果。
开始做报道时我曾陷入误区,忍不住对比远程办公和在公司办公孰优孰劣。疫情期间,似乎那些原本就适应远程办公的公司看上去更胜一筹。一位采访对象提醒我,这考验的是公司应对危机、保持连续运行的模式。公司选择何种工作方式,需要从商业模式出发, 选择最合适的一款。
看外媒报道,又發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有多年远程办公经验的国家,媒体也时常科普如何在远程办公中提高效率、化解孤独。所以,没有完美的工作方式,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
8/2020总第938期
@seven:线上教育扩张的痛点是标准化问题。教育的特点是因材施教,私人运营的素质教育更是追求个性化。中国虽有万亿教培市场,但难于标准化、难复制,线下的全国性巨头也没有几家,而且体量占比也微乎其微,何况线上教育乎?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汇源前期格局足够大,后期管理一塌糊涂,并购不成反成积怨式发展。被可口可乐看好的巨头走到今天这种步伐,与其埋怨并购,不如反观自己是否不忘初心。(@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