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生产关系分析

2020-03-20 13:16
山西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总产忻州市灌溉工程

王 宇

(忻州市水利局,山西 忻州 034000)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而粮食安全更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通过各项农业措施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以满足社会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忻州市地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因此兴修水利、发展灌溉、促进粮食生产尤为重要,灌溉农业在忻州市粮食生产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

干旱少雨是忻州市的主要气候特点,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0 mm左右,且多集中在7~9月,而全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 000 mm以上,因而素有“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之称。据建国70年统计情况,该市遭受不同旱灾的年份就有56年,其中发生春旱有48年,严重干旱的有13年,相当于每5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旱灾,每次受旱面积均超10万hm2,最多达40多万hm2,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民以食为天,早在1 000多年前,广大劳动人民就与干旱进行顽强的斗争,开渠引水,发展灌溉。原平市地方志记载的“阳武流金富万民”,就是当年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战胜干旱,获得丰收的真实写照。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围绕粮食生产,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截止2019年,忻州市已建成的主要灌溉设施,中、小型水库48座(因泥沙淤积先后已报废近100座小型水库),万亩以上自流灌区22处,万亩以上机电灌区6处,配套机电井8 000余眼,另外还建有众多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近年来又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工程。这些水利设施每年可为全市农田灌溉提供水量4.12亿m3,发展灌溉面积达15.4万hm2,实际灌溉面积14.3万hm2,保浇面积8.6万hm2。由于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全市粮食生产的总产量由解放初的35万t提高到近200万t。

随着忻州市水利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灌溉工程的逐步完善,尽管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极为不利,但由于水利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效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粮食产量逐步登上新台阶。

2 水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建国以来,忻州市粮食产量增长了5.7倍,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

建国初期全市有水浇地面积近4.7万hm2,而且多以引洪灌溉为主,灌溉保证程度极低。20世纪50年代后期,修建了多处水利灌溉工程,新发展灌溉面积5.1万hm2,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10余万hm2,但因配套工程和田面工程不完善,灌溉效益并不显著,实灌面积平均只增加了1.4万hm2,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35~40万t左右,平均亩产不足50 kg。

之后10年,基本没有兴建骨干水源工程,所以新发展灌溉面积有限,经对原有灌溉工程的部分完善,实灌面积增加到5.4万余hm2,但保证程度仍很低,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增幅并不大,10年平均总产只有45万t。

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各种灌溉水利设施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特别是大批水井的建设和配套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全区灌溉面积发展到13.2万hm2,实灌面积也大幅度提高,达到10多万hm2,保浇面积由2.6余万hm2增加到近6万hm2,由于抗旱能力的提高,全市粮食总产突破50万t,10年平均达到70万t,平均亩产达近100 kg,粮食总产和单位产量均较50年代翻了一番。

以后水利灌溉事业又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实灌和保浇面积的增加,虽时有旱情发生,但全市粮食生产仍在持续增长,连续多年突破100万t大关,平均亩产达150 kg以上。21世纪以来,由于水利灌溉工程加大了改造更新和完善配套的力度,同时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农业,加之其他农业技术的提高,粮食产量得到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粮田面积为42.2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4.5万hm2,实灌面积和保浇面积分别增加到14.2万hm2和8.6万hm2,粮食总产达到近200万t,较之前又翻了一番。

由上可见,建国70年来忻州市粮食产量的提高与农田灌溉面积尤其是实灌、保浇面积的提高密不可分,也充分说明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农田灌溉的持续发展是该市粮食产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全市实灌面积与粮食总产增长幅度见图1。)

图1 1949—2019年忻州市实灌面积与粮食总产增长幅度对照图

3 水利是粮食稳产的根本保证

从忻州市历年的粮食产量看,1949—1969年20年间,粮食产量在40万t上下浮动,粮食产量是低而不稳,原因是多数水利灌溉工程修建于50年代后期,由于工程先天不足,存在水库蓄水难,渠道通水难,土地浇水难等问题,水利设施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加之地下水尚未大量开采,因而基本是靠天吃饭。

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市农田灌溉工程基本形成了一个蓄、引、提比较完整的灌溉体系,多数河流的地表水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和利用,用于农田灌溉的地下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为农田灌溉提供的水量提高了一倍,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00万t左右。后由于加强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程的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灌面积和保浇面积均得到大幅提升,因而自2011年以来,连续9年全市粮食产量均在150万t左右,尽管遇到2015年的旱情,粮食产量亦未明显减产。充分说明,发挥水利灌溉工程效益和提高供水保证率,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

受季风影响,忻州市降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极不均匀,水浇地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该市年内降雨70%集中在7~9三个月,而不同程度的春旱几乎年年发生,每年秋、冬、春浇面积近10多万hm2,为全年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与严重春旱年份1965年和1972年相近的1986年、1991年、1999年和2001年,由于农田灌溉条件的不断改善,粮食产量仍能维持在50~60万t左右。忻州市丰、枯水年份降雨量相差悬殊,相应粮食产量相差几十万吨,但据统计水浇地的粮食产量变化幅度却很小,无论干旱少雨还是风调雨顺的年份,水浇地粮食产量保障了全市的基本产量,例如1986年降雨294 mm,相当于1988年降雨量568 mm的1/2,两年粮食产量分别为65万吨和93万吨,两年水利设施条件基本相同,实灌面积相近,其实灌面积的粮食单产分别为325 kg和339 kg,总产分别为50.4万t和55.2万t,实灌面积分别占粮田总面积的27.1%和27.8%,粮食产量却占总产量的77.5%和59.5%。可见,无论干旱年还是丰水年,水浇地的粮食产量均占到总产量相当大的比例,也就是说水浇地在粮食稳产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保证粮食安全的水利发展对策

水利灌溉工程既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又是粮食增产和稳产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根据忻州市当前水利发展现状,要实现粮食稳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重”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忻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8亿m3,其中地表水可开采量为5.22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9亿m3,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为14.12亿m3。目前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6.53亿m3,其中地表水3.75亿m3,地下水2.78亿m3,水资源的开采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6%,占可供利用量的46%,其中地表水占可利用量的72%,地下水占可开采量的31%。在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中,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为4.12亿m3,占到63%,可灌溉面积15.2万hm2。

目前忻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地表水尚有近30%的可开发利用量;地下水虽有局部地区超采,但全市尚有近70%的可开采量没有得到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尚有一定的潜力。因此,今后围绕粮食生产的需水要求,应积极兴建一批新的水源工程,有计划地彻底改造一批原有水源工程,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另一方面,在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逐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如能将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7,便可将损失掉的约0.6亿m3的水量用于农田灌溉,在不增加新水源工程的情况下,可使近2万hm2的农田得到足额灌溉,节水潜力很大。

猜你喜欢
总产忻州市灌溉工程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GB/T 50363—201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忻州市“挠羊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