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丽,刘 辉,叶 林
新颁布的《军事训练大纲》显示,新兵的基础训练内容、考核标准都有相应的增加和提高[1]。新兵训练科目多数都需要使用下肢来承重增加的负荷,致使新兵新训期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生率逐渐增高。轻者影响新训任务的完成,重者可造成疲劳性骨折,致使非战斗减员。目前国内学者对训练伤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疲劳性骨膜炎的研究较少,实际上疲劳性骨膜炎危害比训练伤危害更大,更需要引起重视。现对武警某部2018年度新兵新训期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1.1 研究对象 以武警某部2018 年度383名男性新兵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参照曲绵域主编《实用运动医学》一书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2,3],制定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诊断标准如下:(1)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小腿疼痛,严重者可发生持续疼痛,与活动无关;(2)患者小腿中下1/3内侧方处疼痛肿胀,局部可出现凹陷性水肿;(3)压痛,呈点状、面状或散在多发,一般压痛处在胫骨内侧面或胫骨下段多见;(4)可出现后蹬痛,当脚尖用力时向后蹬地,出现小腿疼痛症状,此症状为本病的特殊症状;(5)X线片有时可见骨膜增生反应,反复发作的患者逐渐出现骨膜平行增生变厚。
1.3 资料采集 以新兵新训期间门、急诊及新兵营新兵训练伤登记表为依据。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在新训结束后收集新兵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户籍、入伍前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指入伍前能够达到中学生正常体侧标准)。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分类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和分类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相结合的方法规定,VAS评分≥5分,为较重;VAS评分<5分,为较轻[4-5]。
383名中,新训期间发生胫骨疲劳性骨膜炎49例,发生率高达 12.79%,年龄17~23岁。按照炎症在胫骨中下段前内侧发生部位分为,右侧14例,左侧18例,左右侧同时发生17例。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较轻27例,较重22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病随时间分布见表1、图1。年龄、文化程度、户籍、入伍前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均是影响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生的因素(均P<0.05,表2)。
表1 武警某部新兵383名新训期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病随时间(周)分布
图1 武警某部新兵383名新训期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病随时间(周)分布
表2 武警某部新兵新训期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病的影响因素
因素病例组(n=49)对照组(n=334)t/χ2P年龄(x±s,岁)19.31±1.6120.31±2.16-3.8760.000文化程度 高中42(85.7)136(40.7) 大学及以上7(14.3)198(59.3)34.7780.000户籍 城镇33(67.3)162(48.5)6.0710.014 农村16(32.7)172(51.5)入伍前是否体育锻炼 是11(22.4)156(46.7)10.2250.001 否38(77.6)178(53.3)
军事训练是新兵入伍的首要任务,是增强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胫骨骨膜炎在新兵新训期间的发生率为12.79%,与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别、入伍前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均相关。其原因可能为:(1)士兵的认知评价特征与其身心健康状况密切相关[6]。新兵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的不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社会阅历和经验以及认知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其运动协调能力,文化程度低的不能正确理解生理和运动科学,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7]。(2)身体素质差或者是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在参加大强度而且相对集中的军事体育训练时,容易导致下肢特别是胫骨的过度使用,而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能迅速适应部队的体能和军事训练要求, 显著降低训练伤发生率[7,8]。
预防胫骨骨膜炎的发生对于军队训练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把握好新兵入伍体检关,挑选学历高、身体素质好、有良好运动及生活习惯的兵源,定期对新兵身体复检和运动能力的考核,对于特殊情况可采取个性化训练;其次,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期,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必不可少。避免长时间在过硬场地上进行训练,选择对胫骨负荷小的土质地面、草地、沙地等场地进行训练,掌握正确的跑跳技术,减少地面对小腿的冲击力;最后注意运动后的肌肉放松,消除小腿的肌肉的疲劳并根据情况调整下次的训练的强度和计划[9,10]。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出现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新兵及时采取康复措施对于机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1]。损伤早期,及时调整下肢的运动项目,冰敷或使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可使症状减轻;损伤的中后期,根据症状的情况可采取活血化瘀法、推拿疗法、电针合并拔罐疗法、穴位按摩法、针灸治疗法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