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新
摘要 水闸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利闸站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水利闸站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策略,以确保水利闸站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水利闸站;管理;优化策略
水闸属于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借助于闸门实现挡水和泄水的功能,在河道、水库、渠系、滨海、湖泊等应用较多,在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水利闸站修建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建筑材料的多样性,使得水闸修建工作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增加了水利闸站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该文重点分析水利闸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水利闸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难以集中管理
由于水利闸站位于河段的不同位置,分布较零散,大幅度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方面很难对闸站进行集中管理,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闸站分布零散,增加了管理资源的配置难度和成本支出,尤其是人员和资金的增加,直接加大了水利闸站管理工作的压力。因此,在水利闸站的管理中,面对闸站分布零散的现实状况,如何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效率,是当前水利闸站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2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中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建设之初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后却忽视了对其的维护管理。实践表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在投入运营后都需要做好维护管理,只有保证优质的管理水平,才能延長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在水利闸站的管理中,突出问题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水利闸站管理的重要性,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落后,导致水利闸站管理水平与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差距不断加大。
1.3外部环境复杂
水利闸站分布零散,而且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一是自然环境复杂,尤其是在雨季,水利闸站管理中需要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二是开放式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也是影响水利闸站管理的重要因素,如闸站周边居民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垃圾随意丢弃的程度,而闸站周围大量堆积的垃圾将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如抢占、抢植等行为,会阻碍闸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4维修经费不足
为保证水利闸站的安全运行,做好养护工作十分重要。水利闸站管理养护涉及较多项目,大量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的保养维护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水利闸站维修经费不足,使得管理养护工作很难落实。此外,管理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一线职工年龄偏大、技术欠缺,与水利闸站现代化管理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2水利闸站管理优化策略
2.1做好检查观测工作
水利闸站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观测,做好这项工作重点在于:①熟练掌握当地气候条件,收集相关气象资料,为水利闸站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②管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水闸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始终确保水利闸站设备的安全性;③与水务行政执法部门合作,组建稳定的巡查队伍,强化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垃圾随意堆置、人为破坏水利闸站工程的行为;④加强水利闸站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解决当前工作人员老龄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水利闸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熟练掌握工程结构
水利闸站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水利闸站的整体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养维护方案。在汛期来临之前,管理人员应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收集汛情信息,并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汛情发展情况,根据水利闸站工程结构特点和自身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汛措施,并在上级部门的指挥下开展防汛工作。
2.3加强沟通交流
一条河道可能存在一座或多座水利闸站,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与上、下游水利闸站的沟通交流,协同做好整条河道的管理工作。每座水利闸站都有对应的水位控制标准,一旦超出水位控制标准,就需要进行排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上游排泄水闸与下游排泄水闸之间的联系,确定排泄量和排泄时间,防止因上游排泄导致下游水位过高。
2.4建立直线职能制管理网络
为解决水利闸站集中管理难的问题,需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建立直线职能制管理网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明确管理职责。开展直线职能制管理,可自上而下地强化集中管理,以各水利闸站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落实管理职责和任务。通过智能化管理,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解决闸站分布零散而导致的人员不足和管理压力问题。
2.5落实管理养护经费
水利闸站管理工作中,设备养护是重点,直接影响水利闸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水利闸站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应保证资金充分到位,向上级部门申报专项经费用于水利闸站的管理养护;其次,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养护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养护队伍;再次,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断明确奖惩细则,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小结
水利闸站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防汛抗旱能力,因此,需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我国水利闸站管理水平,消除水利闸站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志伟.水闸的维护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215.
[2] 龙志军.水闸运行管理及日常维护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203-204.
责任编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