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娅莹 张瑶 张忆炎
摘要 结合松桃县气候资源条件,深入思考和探讨“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模式,以及提高服务水平的措施,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松桃县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近年来,松桃县围绕“一区三园”和2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正大乡和大坪场镇建立了农业经济园,在黄板乡建立了农业观光园,在盘石镇建立了农业生态园,在普觉、寨英、大兴等20多个乡镇建立了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一县一品”农业生產布局不断优化,产品需求提升,气象信息服务也应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监测和服务,气象服务人员应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和地方农业种植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化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如何让本地化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一县一品”战略,提高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和产量,紧密结合生态农业精品工程与脱贫攻坚工程,让“一县一品”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松桃县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助力百姓脱贫致富,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松桃县农业气候资源
松桃县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1℃(2013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6℃(1984年),历年的观测资料显示,松桃县平均气温呈现出变暖趋势,每10年上升0.0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2002年7月1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0℃(1977年1月30日)。1950—2016年松桃县气象干旱指数显示有5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干旱19年,中度干旱19年,轻度干旱18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松桃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 269 mm,雨量季节分布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雨水集中期出现在每年4—10月,期间多过程性强降雨,暴雨日数呈现出波动增多的趋势。县城单日最大降水量为185.9 mm(2015年7月15日);乡镇单日最大降水量为307.8 mm(2015年7月15日,孟溪镇);过程累积最大降水量为419.8 mm(2014年7月12—20日,其中14—16日为连续性大暴雨)。松桃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连续性、区域性的暴雨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引发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阴雨天气多,日照较少,松桃县成为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全县年日照时数为1 020.7 h,居于铜仁市的中下水平。全县一年中7—8月的日照时数最多,平均每天达5 h,占可照时数的42%;1—2月日照时数最少,平均每天只有1.2 h左右,约占可照时数的10%。
通过对松桃县农业气候资源的数据分析,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预估气候变化趋势,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特点,一对一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有效避免因气象因素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
2松桃县“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2.1推广贵州农业气象APP,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贵州具有复杂的山地环境和立体的气候背景,目前松桃县现代化农业正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的多样化格局亟需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除了需要掌握农作物生育时期气候条件,更需要“互联网+”平台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而贵州农业气象APP正好满足了需求。
贵州农业气象APP是2017年贵州省气象局基于“互联网+”设计的一款气象资讯平台,是面向农业农村开展直通式服务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终端,其推广运用将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为脱贫攻坚提供资讯支持。贵州农业气象APP有农业生产者、农业专家、气象工作者3个角色模块,提供气象分析、农业气候资源查询统计、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等信息交流功能。
松桃县气象局针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推广贵州农业气象APP,用户直接扫描注册安装即可查询气象资讯,可以随时了解气候变化动态,从而合理安排农作时间。同时贵州农业气象APP还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这一独特功能,农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推广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突出农产品的产地特色,扩大知名度,促进销售。
2.2针对特色作物开展气象服务
全县围绕“一带两线”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农业核心示范带,针对全县农业产业概况,松桃县气象局积极探索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确定主导特色作物,做好专题专项气象服务。同时针对专业人群,建立分类服务需求对象,切实聚焦服务重点,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2年松桃县气象局在正大、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新建六要素气象站点,2019年在大坪场镇建成农业小气象站,为后期在外场试验基地开展辣椒、水稻、玉米等农业气象试验和示范提供技术准备,增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能力,以高品质、高产量为目标带动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在加强气象监测和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供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松桃县气象局加强实景监测站点的维护,切实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准性,在有重大天气过程时提前发布《专题气象服务》、《重要信息专报》,同时通过农业气象APP、QQ、微信、短信等方式发送到农业经营主体,提醒广大农户及农业园区管理者提前做好灾害防范措施。
2.3利用“互联网+”扩大农产品销售
贵州农经网以“一县一品”为切入点,树立县域农业品牌,发展县域电商经济[1],发布供求信息及价格信息,将本县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向外销售,在供应农户和购买商之间搭建桥梁,带动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助力脱贫。
松桃县气象局一直秉承“气象助农增收”的理念,以增效、增收为目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切实推动农业农村气象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自贵州农经网成立以来,松桃县气象局深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调研需求,并通过农经网发布需求,截止目前共发布82 082条价格信息,11 560条供求信息,729条招商信息。通过农经网销售农产品的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了助农增收。
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经营者、有意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创业者可以在淘宝贵州馆上开设网店,或与成熟网络经销商合作,开展本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当地农特产品的网上销售,帮助农户扩大销路,让贵州山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世界,加快实现小康进程。
3提高松桃县“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3.1推进农业气象APP本地化进程
自贵州农业气象APP运行推广以来,“一县一品”专题农业气象特色服务产品比较单一。松桃县农业气象特色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茶叶、烤烟,对于其他特色作物如珍珠花生等,还没有开展生育期气象服务。今后要进一步深化“一县一品”气象为农服务模式,让农业气象APP产品更加本地化并继续加强宣传和推广。
3.2加强农业气象专家队伍建设
松桃县气象局秉承“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理念,依托省市局的指导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但目前缺乏农业气象专家人才队伍,针对气象与特色作物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时间序列的研究,无法形成系列作物气象指标库,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最适点和气象防控病虫害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3.3强化部门联动合作
目前松桃县相关农业部门针对特色作物各自进行研究,研究项目各有不同,没有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部门间仅停留在信息共享上。如何利用同一特色作物开展部门间合作,强化气象信息与特色行业的技术指导[2],有效利用资源进行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亟待加强。
3.4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研究
目前松桃县气象局关于气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暴雨、雷电等方面,针对全县气候资源分布的研究还需深入。通过研究气候资源分布,可以为特色作物种植和引进新品种选址提供参考。此外,还需拓展气象与旅游、气象与畜牧等方面的研究,增加特色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罗明,杨佳男,张钱,等.中国县域电商三大发展模型趋势简析[J].经贸实践,2016(2):221.
[2] 马晓虹,张盛魁.海北州气象局开展“一县一品”特色气象服务实践[J].青海气象,2012(4):74-75.
责任编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