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琴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是在患者肾脏功能丧失和障碍已经不能正常代谢时,通过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并实施吸附、对流、弥散等原理来交换物质,将患者体内多与水分和代谢物排除,使身体电解质恢复平衡,再回输已经净化完毕的血液,整个过程被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目前外周深静脉置管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但无论是哪种插管方案,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其中的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往往机体功能较弱,并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做好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血液透析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和护理方案
(一)血管通路问题
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问题是首先遇到的问题,由于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群,所以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在穿刺时很容易遇到多种困难而影响患者的治疗。通常情况下来说,可选择深静脉置管术过度直至内内瘘成熟,一条内瘘则相当于患者的生命线,所以想要延续较长时间就需要做好内瘘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保护内瘘部位的肢体状况。内瘘侧的手臂不可过度用力,更不可对其造成挤压或触碰的状况,而护理人员在穿刺时也尽量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而引发内瘘破坏。在穿刺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无菌操作原则,不可进行定點穿刺,避免出现感染,每日对内瘘侧手臂进行热敷,避免出现血管瘤和内瘘阻塞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在血透时血流量需要在200ml/min以上,以达到良好的血液透析效果。
(二)透析过程中的问题
透析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出血等临床不良反应,所以在偷袭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视透析的各项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个体状况的测量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医师对患者进行有效处理。在透析时,血流量不可过低或过高,应当控制在200-220ml/min,为了避免低血压和心绞痛事件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的吸氧和含化硝酸甘油等处理。
(三)急性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
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也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由于在透析期间内患者的体重增加十分明显,大部分患者体重每日都会增加1kg以上,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体液潴留状况,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对于少尿、无尿、高血压以及心脏显著增大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告知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机体可能出现的变化,要求患者注意水分以及钠盐的摄入量,要求患者在康复期间自觉控制饮食。由于患者在接受护理时会出现明显的免疫力下降状况而发生感染,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感染引发死亡,所以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需要预防感染事件,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预防感冒。如果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并清除患者机体的其他感染灶,以保证患者康复。
(四)饮食以及营养的护理
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相较于普通患者都会有明显增加,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在发生营养不良状态后,患者的机体防御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血浆蛋白水平是对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对患者生存状况进行预测的关键指标。在这种状况下,患者进行蛋白质补充时,需要选择优质蛋白补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2g/kg,其中的优质蛋白需要占比50%以上。尤其是主食应当使用高热量且低蛋白的食物,食物中的谷物全部成分应当选择麦淀粉成分作为替代。要保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摄入足够的热量,可以选择使用食物油以及食糖等方式,如感觉饥饿,则可选择芋头以及马铃薯等主食,在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使用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的食物,这样能够保证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充分得到机体吸收。优质蛋白可选择牛奶、鸡蛋以及瘦肉等,这样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而每日的食盐摄入需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调整,患者如果存在高血压以及水肿状况,需要选择低盐饮食,每日摄入2~3g。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透析状况良好,并且食欲有所改善,可以适当补充铁加叶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样不仅能够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透析质量。
(五)心理状态的不良表现以及心理护理方案
由于透析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并且经济负担较重,需要接受亲人照顾,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悲观等情绪,在这种状况下对于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而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针对患者透析使用时间和文化程度的多项因素,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轻松并真诚的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说服患者家属配合治疗工作,尽可能消除患者治疗期间的后顾之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这样能够淡化患者对病人这个角色的自我认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这样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