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雪 丁晓坤 张瑜
【摘 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饮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疏肝和胃饮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未应用疏肝和胃饮)与实验组(28例:应用疏肝和胃饮),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疏肝和胃饮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疏肝和胃饮;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炎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因胆汁反流入胃从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类型慢性胃炎发病率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上腹部疼痛的同时伴有暖气、恶心、呕吐、口苦以及胁肋胀痛等症状[1]。本次研究为论证疏肝和胃饮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28例单纯西药治疗患者与28例西药联合疏肝和胃饮治疗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是否应用疏肝和胃饮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应用肝和胃饮)与实验组(应用疏肝和胃饮),实验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4例)女(14例)比例为1:1,年龄在24岁~56岁,中位年龄为(41.12±1.12)岁,病程在4个月至26个月,平均病程在(12.14±0.12)个月。对照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3例)比例为15:13,年龄在23岁~58岁,中位年龄为(41.11±1.14)岁,病程在4个月至28个月,平均病程在(12.15±0.1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参考《中国中药新药临床诊疗指南》相关内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入院,结合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同时伴有嗳气吐酸、口苦、胁肋胀痛等肝胃不和证。(2)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未在入院前擅自用药。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认知、神志以及精神状态异常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治疗,其中多潘立酮每次口服给药lOmg,3次/d;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口服20mg/次,1次/d;铝碳酸镁咀嚼片每次口服1.0g,3次/d。,上述药物连续给药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饮,疏肝和胃饮相关药物组成如下: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0g、枳实6g、瓜蒌10g、薤白10g、半夏10g、陈皮5g、甘草3g、蒲公英10g、煅瓦楞10g(选自《谭日强方》),上述药物每日1剂,清水煎煮,早晚各温服150mL,连续给药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3个疗程预后情况,本次研究参考《中国中药新药临床诊疗指南》相关内容,观察患者恶心、反酸、胃脘疼痛、口苦、胁肋胀痛等临床症状按照无、轻、中、重自0分至3分进行评分。若患者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证候积分减少≥90%则表示治愈;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证候积分减少≥70%则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且证候积分减少≥30%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加重,且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则表示治疗无效,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预后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通过促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等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肝脏功能失常有关,个体长期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从而致使患者出现恶心反酸等症状,该病中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2]。疏肝和胃饮方中柴胡、枳实、瓜蒌、薤白、香附、蒲公英均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半夏与与瓜蒌具有和胃降逆、清热祛痰的疗效,当归可行气止痛,煅瓦楞具有收敛抑酸,此外白芍味酸,酸性具有收敛、固涩之功,甘草味甘,甘味可缓肝气,白芍与甘草可酸甘化阴,诸药合用达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效果[3]。此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疏肝和胃饮中柴胡、香附、白芍、半夏等药物均可促进肠道蠕动,提升幽门括约肌紧张度与空肠排空能力,防止胆汁反流[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3个疗程其总有效率高,由此可见,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疏肝和胃饮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吴火明.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2):112-113.
刘瑞.疏肝和胃饮辨证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47):316.
石伟平.疏肝和胃饮加减在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5):80-81.
林清義,周萍.疏肝和胃饮辨证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