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目的:本文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以及米氮平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时间选取为2019年1月-2019年10月。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抽取的60例抑郁症患者。在进行实验之前,通过随机建组的形式将实验中的抑郁症患者分成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米氮平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实验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方式的药物治疗方案,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而米氮平组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在第2、4、6周时治疗效果超过米氮平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周后,治疗效果下降,开始与米氮平组持平。此外,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方面要优于米氮平组。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最终发现两组的治疗效果在后期基本相同,但是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因此艾司西酞普兰更适合在患者工作期间服用。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治疗抑郁症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本次实验将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以及米氮平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选取为2019年1月-2019年10月。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抽取的60例抑郁症患者。在进行实验之前,通过随机建组的形式将实验中的抑郁症患者分成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米氮平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实验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方式的药物治疗方案,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而米氮平组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最后在第2、4、6、8周时对艾司西酞普兰以及米氮平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进行对比分析。
将收集的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全部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调查,自愿参加;患者诊断符合国家医学会颁发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本人与家属对本次研究调查未允许;患者出现妊娠及精神异常;患者依从性较低。
1.2 方法 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每日一次,每次5-20mg[2]。米氮平组患者口服米氮平每日一次,每次15-45mg。两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均小劑量服用药物,1周后逐渐增加剂量到正常治疗水平,治疗时间为8周。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经过治疗8周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检测结果并记录,治疗效果通过HAMD24评分表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分别在治疗后的第2、4、6、8周。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观察指标分别为:行为毒性、神经系、化验异常、植物神经系、心血管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本次实验中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数据与信息,并将所有实验数据全部输入到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数据通过()表示而计数数据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通过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在第2、4、6周时治疗效果超过米氮平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周后,治疗效果下降,开始与米氮平组持平。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方面要优于米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过实验,艾司西酞普兰组在第2、4、6周时治疗效果超过米氮平组,在治疗的第8周后治疗效果下降,开始与米氮平组持平。此外,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方面要优于米氮平组。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以及米氮平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后期效果基本相同,但是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因此艾司西酞普兰更适合在患者工作期间服用[3]。
参考文献
李小凯,张建芳.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57.
王步军.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1):105-107.2019.01.034.
薛李,田宏,王丽霞.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不同剂量米氮平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3):72-75. 2019.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