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李 萌
(陕西省康复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在脑卒中发病初始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全部患者中占比大约在85%,加上与下肢相比,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过程更加缓慢,所以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研究更加关注。SEP是一种对感觉通路完整性进行客观评价的神经电生理方法,它指的是机体感觉神经或感觉器官上任何一点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出来的电位。脑卒中患者会同时损伤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通路和运动通路相邻,所以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以了解运动通路的功能情况[1]。本文旨在研究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评价作用。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中年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5.37±6.94)岁;右侧偏瘫29例,左侧偏瘫11例;脑梗死患者27例,脑出血患者13例。所有患者FMA上肢部分评分均低于46分;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病程均低于30 d。排除意识障碍、有癫痫史、有颅脑手术史和脑外伤手术史、有脑卒中病史、以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
表1 脑卒中患者MBI、NIHSS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s)
表1 脑卒中患者MBI、NIHSS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s)
表2 患侧SEP N20参数与急性期和3个月后各项量表的相关系数
图1 脑卒中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FMA评分相关性
1.2 方法:让患者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取平卧位,闭上双眼。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时,其刺激直径为0.5 cm,鞍状电极的电极间距为2 cm,然后在腕横纹上放置2~3 cm,分别在患者患侧和健侧上肢做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查[2]。采用恒流方波脉冲电,强度以肉眼可见的手部肌肉轻度收缩为宜,脉宽为0.2 ms,频率为1.9 Hz。患者的健侧和患侧均进行2次检查,每次叠加200次,记录N20的波幅和潜伏期,观测指标取2次平均值。
1.3 评价标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测自理能力[3];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陷评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采用FMA上肢部分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测上肢运动功能[5]。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数据检验使用卡方和t检验,若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进行分析,0~0.2表示无相关或极弱相关;0.2~0.4表示弱相关;0.4~0.6表示中等程度相关;0.6~0.8表示强相关
2.1 脑卒中患者的正中神经SEP数据与临床量表评分:脑卒中急性期有7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患者不能引出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其余28例患者的正中神经SEP N 20振幅健侧(2.8±0.5)μV与患侧(2.0±0.4)μV差异显著,P<0.05;N20潜伏期健侧(19.1±1.2)ms与患侧(23.1±1.4)ms差异具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正中神经SEP参数与各项量表相关性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振幅与3个月后及急性期的患侧上肢MBI、NIHSS、Ashworth以及FMA评分无相关性(P>0.05)。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的患侧上肢FMA评分呈负相关(r=0.553,P=0.016),见表2和图1。
本次研究对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的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通过健侧上肢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显著,而且健侧检查之后其N20的潜伏期和振幅均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本文未设置正常对照组。
体感诱发电位贯穿了神经系统的整个躯体感觉通路,可以对其功能和完整性加以全面反映。如果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后其波幅出现异常情况,通常为皮质障碍或轴突传导阻塞,且大部分的传导延迟为白质病损。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相关研究发现,偏瘫侧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有明显改变,也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EP N20潜伏期与患侧Ashworth分级无关,正中神经SEP的振幅与运动功能无关。
朱玉霞[6]等研究指出正中神经SEP潜伏期不能引出,表明脑梗死患者的MBI 和运动功能均较差,不应该等到病情发展到残存的皮质及神经元功能重组时再开展康复训练,应该结合SEP N20潜伏期的波幅尽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