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捷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外伤史,且发病率还在直线上升。在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时,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受伤时间、方式及地点进行详细的了解,配合个体化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1]。本次针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1.1 一般资料:于研究时段(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内抽取70例本院收治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开展研究,分析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13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在24~76岁,平均年龄(50.34±8.2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伤分别5例、10例、20例。观察组:12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50.20±8.08)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伤分别6例、11例、18例。统计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参与者均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且均无手术禁忌证。参与研究前,家属已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同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①术前护理:术前,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器械消毒工作,保证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准备好手术所用的器材、药物、血液等。于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详细讲解手术、麻醉、注意事项等,使其做好手术心理准备。结合患者学历、病情、经济收入等,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减轻手术压力,缓解术前不良心理。术前做好创面清洁工作,保证手术区域干净[2]。②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季节,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轻柔操作,减轻患者机体的不适感。密切监测好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师对症处理。术中加热灌洗液,合理应用电热毯,预防低体温的出现。③术后护理:手术后,为患者清理干净血液,减轻患者痛苦。对机体受压情况进行观察,固定好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将患者安全送入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对有特殊情况者,重点做好护理说明,提高护理重度程度[3]。术后主动向患者说明疼痛与肿胀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不需过度担心,缓解术后心理压力。为患者提供按摩护理,以此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降低术后肿胀发生概率。术后两天为患者冷敷与热敷伤口,促进血管收缩;术后4天,为其进行热敷,促进血管舒张,缓解疼痛感[4]。
1.3 分析指标: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本院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态度、病情管理、护理技巧、护理措施、心理疏导等,百分制,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分分别为:>90分、70~90分、<70分。非常满意与满意比率之和为护理满意度。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下肢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如胫腓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足部骨折等,以上骨折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下肢功能,因此,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目前,临床在下肢骨折治疗中,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手术会增加并发症,因此,临床为了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效果,配合了手术室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研究发现,有效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为患者治疗、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5-9]。同时,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与常规护理相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可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次研究示: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43%低于对照组34.29%,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14%高于对照组77.14%,P<0.05。由此手术,术前做好访视护理,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疗效,使患者可以尽快做好术前心理准备,正确看待手术,减轻术前应激反应;术中做好护理,有效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出现;术后为患者清理身体,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并做好护理交接工作,有助于病房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用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