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爽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疾病,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且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主要因日常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虽经及时的抢救可挽回患者生命,若护理不当则对患者康复带来影响[1]。此次研究,我院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6~82岁,发病时长为4~11 h,平均发病时长(7.36±1.02)h;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5~85岁,发病时长为4~12 h,平均发病时长(7.74±1.55)h。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长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入选标准:①全部患者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长12 h内,经心电图检测上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是两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有可能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情况;④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是存在其他血栓性疾病;③存在先天性瓣膜病、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风湿性心脏病;④发病时间>12 h;⑤患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对症采取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密切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病情变化监测、给氧治疗,遵医嘱进行镇静及抗凝等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卧床静养的关键性和必要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营造安静舒适、通风干燥的优质病房环境,合理控制病室内温度与湿度。对室内卫生、设施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床上用品干净整洁,打开窗户通风透气。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减少在室内来回走动、喧哗。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依据不同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分析其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位背景等,根据患者需求,从患者角度出发,尽可能满意其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掌握患者内心真实想法,根据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予以针对性疏导。播放一些轻音乐进行舒缓,引导家属或是陪同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关心安慰患者,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其负性情绪[2]。③疼痛护理:大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胸骨后与后背部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加强观察,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高度关注其呼吸频率、瞳孔情况以及尿量变化等,以免发生呼吸衰竭、尿潴留等。对患者疼痛部位、时间以及性质详细记录,对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吗啡5~10 mg行皮下注射。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食物应以低脂、低盐、低热量为主;食物应多以新鲜蔬果,富含高蛋白、高钙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禁食辛辣、油腻以及煎炸食品;保持大便通畅。⑤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给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等,提前讲解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遵医嘱用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不能私自停药或是增减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此次评估使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主要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等4个方面评估,分值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更佳。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统计学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19.0版本,以“±s”来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四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急性心肌梗死属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因冠状动脉血流发生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若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的情况,患者则极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胸骨后发生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经实验室检测可发现心肌酶谱异常,疼痛剧烈时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或是猝死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由于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情绪过于激动、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发生[3]。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s)
此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通过注重室内环境,合理的室内光线,保持患者心境更加愉快。采用知识宣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直视疾病,向其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信心,以利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从心理方面进行疏导,定期开展病友沟通交流会,让病友之间相互分享、相互鼓励,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营养状况、身体情况等制定出具有 个性化的膳食结构。对患者用药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受到充分尊重,心理状态更佳,治疗依从性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