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绍红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慢性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为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因此该疾病会长期反复发作,如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引起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控制好病情,在治疗期间,应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疾病发作频率。此次试验旨在探究系统化护理方法在其中的使用价值,涉及的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此次纳入研究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共90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按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中,男性一共为26例、女性一共为19例;年龄在24~72岁,年龄均值为(48.15±8.26)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31年,平均病程为(16.51±3.72)年。观察组45例中,男性一共为25例、女性一共为20例;年龄为25~72岁,年龄均值为(48.16±8.25)岁。在一般资料上,两组之间的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比较的意义。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3年)》中有关“慢性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②此次试验计划合乎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患者知情且同意[2]。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等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守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根据患儿治疗方案,对症采取护理措施,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则采取系统性护理方法,包括:①宣教干预。在宣教干预过程中国,需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知识背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慢性支气管哮喘疾病相知识以及医护期间需注意的基本事项;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加以了解,分析此次哮喘发作的原因,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远离过敏原;②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而由于疾病影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神情、语言、行为,明晰其心理特征,关怀劝慰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③用药护理干预。当患者处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下,指导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治疗操作的目的及流程,并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症状监测工作,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师,进行处理;④生活指导。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规律饮食,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食物,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牛羊肉、海鲜等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康复训练,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并根据季节的变换,做好患者的保暖、防寒护理干预,出门戴口罩,远离粉尘、花粉、猫毛等变应原。
1.4 判定标准: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例数,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上述指标,评价系统化护理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作用。
1.5 统计数据处理: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代表,然后采取χ2进行验证;涉及的计量数据采取(±s)代表,然后选用t进行验证;P<0.05,代表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要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n(%)]
支气管哮喘总体发病率在0.1%~31.55%,疾病发生与病情进展和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湿度、饮食等要素有关[3]。慢性支气管哮喘病程过进展慢,但是病情会持续性加重,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系统化护理,采取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生活指导等措施,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遵医嘱用药,同时加强饮食、作息管理,有效回避变应原,提升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数据结果显示,在护理效果方面线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