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韧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我国医院基本公共卫生自实施起来,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与效果。但因部分医院公卫人员还处于重医疗、轻卫生的传统思想,促使对公共卫生方面始终抱有应付的态度,不仅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为求完整、准确、真实的记录居民健康情况,提升医院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制定一种带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科学管理方案,已成为众多学者需要面临解决的重大问题[1]。本文将PDCA管理模式用于医院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对我市12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医院和136例公卫人员纳入本次实验,按照此次管理方式的不同分配成参照组(n=6/68)、实验组(n=6/68)。其中参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8.36±1.75)岁;实验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28~38岁,平均年龄(30.62±1.58)岁;各组医院公卫人员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分组及管理办法: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即P为计划阶段;D为执行阶段;C为检查阶段、A为总结阶段,具体内容如下:①针对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目标对象包括部分存在应付、低学历或知识水平差的工作人员以及考核成绩、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不完善等情况,给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②落实内容包括加强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认知水平、扩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且业务能力好的工作人员队伍,以便提高整体公卫人员的水平及素质[2]。③严格按要求执行分类、分批培训,并以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及临床医师等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现场指导询问技巧和群众的沟通方法,保证所有人员对有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度。此外,定期采取月考制度,并由负责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并考核现有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给出建议进行适当调整[3]。④采取纸质单据方式现场对每月的质量检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并将严惩奖罚落实实处。在此过程中,所有人员进行汇总问题讨论形式总结经验,从中杜绝重复问题的发生。
表1 两组各季度及全年考核成绩评分及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比对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医院经管理后(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1年)考核成绩评分及各季度医疗文书合格率情况。
1.4 疗效判定:两组公卫人员的(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1年)的考核成绩及医疗书写合格率疗效标准:①依据制定季度考核标准,并以4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公卫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公共管理卫生相关知识。②依据制定季度考核标准,并抽取50张处方及3个病历作为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医疗书写越规范。
1.5 统计方法:本次实验所获取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A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比较两组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全年考核成绩及医疗书写合格率情况,见表1。
近几年,我国面临日益严峻慢性疾病的考验,导致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成为社会上热门话题。为此,加强工作人员的有关知识水平及整体工作素养,刻不容缓。据有关研究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和村卫生室是作为控制体罚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环节[4]。传统管理模式因存在诸多漏洞及不足,导致无法实现解决实际存在的所有问题,而PDCA模式是由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组成,其中计划阶段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以最高效率完成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执行阶段为全力协助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处置;检查阶段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总结阶段为依据考核规定标准实施奖罚制度,并对所有公卫人员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及对应措施[5]。
本文研究阐明了研究组各个季度和全年的考核成绩均较参照组更胜一筹,总而言之,通过对所有公卫人员实施PDCA循环法,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出公共卫生管理的责任心与职业心。同时完善了公共卫生的管理体系,进而优化了整体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实现人人重视质量、积极参与管理的良好公共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