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芬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而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56-01
1.转变教学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前提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有效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首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學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学会计算机操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下载与浏览、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软件等。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前,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其次,应积极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机会,及时解决所存在的信息技术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现场信息技术观摩活动,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之后结合课堂教学需求与之进行整合。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整合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便利,比如,图片、视频、课件、作业及教案等资源应有尽有,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会错误的认为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便是实现了教学整合。有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他们通常会选择运用幻灯片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而无法发挥出其它多媒体技术的价值,未能有效将多种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另外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课件质量较低,大部分都是基于他人课件进行修改进行使用,这种现象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没有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班级内学生心理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形式单一,所以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而保证两者之间的整合效果。
3.通过多种信息技术运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增强学生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集声音、视频、文字及图片为一体为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服务,将教材内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范围有限,即便文章的语句写得十分优美,也难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初步对“鸟的天堂”产生认知,与学生们的想象相结合,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随之配上初步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们的感官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文字“活”起来,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就被激发,课堂参与度也就会得到提高,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时,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进行的,这样学生无法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虽然通过机械式的背诵最终也可以掌握中心思想,但是却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上的迁移,当他们再遇到相同类型的文章时无法自主进行分析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若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感悟也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对于当时的情景却无法感同身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再现狼牙山五壮士当时的情景,这个时候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当时的壮烈情形,进而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辅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框架
小学语文当进入到高年级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框架,避免学生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因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进而克服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鲁宾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初步对文章进行理解。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提问,通过具有层次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便可以清晰的了解文章的脉络,比如,鲁宾逊漂流记中所出现的地点、时间、人物特点等,当学生初步构建后,再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构建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的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春景,高亚男.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 25(03):43-49
[2]张中秋. 整合,她仍然姓“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9(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