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大学,都有人在问:如果永远交不到好朋友,我会不会很孤单?我渴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想塑造与被塑造。
几乎是从上中学起,我便担心我的后半生。我用了很大的力气,试图加入同学们的谈话。很快,我就与同学们整齐划一了。然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意识到这其实很荒谬。
一次,我在街头遇到一群其他学校的学生。女生们有的扎着马尾辫,有的剪着童花头,有的留着男孩一样的秀丽短发。男生们仅仅就是剪短,没有发型可言。
也就是说,如果我在里面,其他人也不能第一眼认出我。
但,不是每个人都完全不一样吗?
有人时常像风一样奔跑,有人像小树一样枝叶疯长,有人一撇嘴说出的话,天然就像是偈语。剪除是外力,为了让集体整齐划一,而当一个人自愿“投诚”,就必须主动去除一些棱角,隐藏部分特性。
也就是说,当同学都在讨论易烊千玺,你万万不能谈波德莱尔;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着校园八卦,你不能出面理智地說,那没什么意思。
你必须混同于他们,像油融入水,从最开始的格格不入,到渐渐地淡了,稀释掉油的特质——到最后,你还是你吗?为什么不能等另一滴油出现在你身边,你们愉快地认出对方,成为好友?
你爱看书,一定会遇到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你会游泳,可以在游泳池畔结识好友;你有仗剑天涯的梦,有人会笑话你,但也一定有人眼睛闪亮:我也是。
并不是某一则信息改变了我,是我在广阔的互联网上选择了它;并不是朋友、同伴影响了我,是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他们,我内在的需求以外在的方式倒过来影响自身。
塑造我的,是我自己呀!
(据微信公众号“作家叶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