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队”的歌剧故事

2020-03-18 03:28栀子
歌剧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白洋淀歌剧戏剧

栀子

“白洋淀雁翎队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解放新安城,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雁翎队利用水上和冰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这段文字是民族歌剧《雁翎队》尾声时显示在帷幕上的,也正是这段文字,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部歌剧在故事之外所要体现的思想内涵。2020年9月25日,民族歌剧《雁翎队》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首演。本剧艺术总监郭玉红,编剧王晓岭,作曲李昕,配器刘聪,导演王延松,指挥董俊杰,主演龚爽、雷岩、黄华丽、陈小涛等。

接天莲叶的荷花,葱郁挺拔的芦苇,微波粼粼的淀湖,穿如游龙的小船,和着“鱼儿鱼儿,游开吧……雁儿雁儿,飞去吧……”的优美旋律,一幅富有燕赵山水风情的画卷,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出来。作为河北省首部民族歌剧,《雁翎队》在讲述一个全民抗战、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的同时,整体气质上更加突出了地域民俗风貌。

戏一开场就是一个颇具乡土气息的“水岸大集”,集市上关乎人们日常吃喝拉撒的物品应有尽有:“走一走来,看一看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小贩们此起彼伏吆喝着,有卖白花藕的,有卖菱角鸡头米的,有卖活蹦乱跳大鲤鱼的,还有卖棒子面饼和老刀牌香烟的……就在热闹的混声合唱中,剧中的女主人公英莲脆生生的唱格外引人注目,英莲和小菱一唱一和,在推销着自家的大白席:“大白皮,大头栽,编席子,集上卖。编个歌儿唱什么呀,他家的可有我家的白?冬天去,春天来,大雁回,冰凌开。编个歌儿唱什么呀,卖个好价你说该不该?”编剧王晓岭就是河北人,对于河北的生活习俗很了解,同时也准确地捕捉到了当时生活在白洋淀的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文学本的基础上,音乐和舞台很自然地呈现出浓郁的民俗民风。

《雁翎队》讲的是“雁翎队”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只是讲这支神奇的队伍如何神出鬼没与敌伪周旋斗争。从全剧的呈现来看,“雁翎队”其实是一个环境背景的存在,具体的戏剧结构还是围绕人物展开。根据编剧王晓岭介绍,这部作品参照了《荷花淀》和《新儿女英雄传》当中的部分人物关系,并将采风中了解到的大量白洋淀真实感人的故事凝练之后,塑造了剧中的人物形象。

说起民族歌剧《雁翎队》,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雁翎队”在河北白洋淀,“赤卫队”在湖北洪湖,一北一南,只不过前者是抗战时期的游击队,后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队。从人物设置上来看,两部剧的主人公虽然都是女性,但是《洪湖赤卫队》中的主人公韩英是赤卫队的核心领导,是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具有相当高度的革命英雄人物。《雁翎队》的主人公英莲却是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她的形象更多的是农家妇女的质朴和对革命斗争的追随。英莲本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英莲被张淀生的母亲收留,张淀生和妹妹小菱与英莲情同手足,张淀生长大后参加了八路军,英莲嫁给了同村的刘金财,没想到刘金财是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张淀生回到家乡组织雁翎队,英莲在张淀生的影响之下参加革命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小菱被捕,英莲为了救小菱,决定以命换命,报答张淀生一家的养育之恩,最后不幸牺牲。

因为故事聚焦的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所以在戏剧的叙述上就会比较侧重于人物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成长的过程。当然,英莲的成长不可能只是其个体的成长,因为她的社会关系是丰富的。毫无疑问,张淀生、淀生娘、张淀生妹妹小菱是与英莲关系密切的人,对英莲而言,张淀生是她走向革命的引路人,淀生娘和妹妹小菱,既是英莲的亲人,又是英莲走上革命的同路人;但无论是张淀生、淀生娘还是小菱,并不足以构成英莲成长中的戏剧矛盾,而剧中与英莲有直接关系又可以对她成长形成矛盾对立面的人物,就只有她的二流子丈夫刘金财。因此,剧中的刘金财是一个反面角色,当然刘金财并非一出场就是以反对抗日的面目出现的,他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在犹疑摇摆之后,出于自私和狭隘,最后倒向了敌伪一方。这种设置在意料之中,但是转变的过程可能还需要更具有说服力的戏剧铺垫,增强英莲与刘金财的矛盾冲突,让戏剧的发展更合情合理。

个人认为,歌剧《雁翎队》的戏剧架构吸取借鉴了一些影视化思维,人物之间、事件之间都埋设了或明或暗的丰富线索,作者也力图让每个线索都有机会展示出来。但是,因为舞台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歌剧是需要“歌唱”的戏剧,绝大多数的戏剧内容都要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线索太多,就很难有时间或机会充分展开,于是也会造成关键内容、人物关系难以有效深入、枝节链条又会显得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剧中对于张淀生这个人物的塑造就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多角度的展现,张淀生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雁翎队”的核心主脑,同时他也是英莲走上革命道路最重要的引领者,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将张淀生这个人物形象进一步丰富起来,那么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就会更加突出鲜明。

王晓岭是一位擅长歌词写作的大家,剧中很多唱词都写得很有意境,生动鲜活的唱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又是一年飞芦花,长长堤岸披晚霞。鱼儿跃出莲叶间,惊起水鸟和野鸭。”“风吹荷花十里香,摘片荷叶顶头上。推开波浪像小船,日头晒来遮荫涼。”在一些唱词中,剧作家还巧妙地将“雁翎队”的作战特点以形象的词语描述出来:“雁翎队,是神兵,大抬杆上插雁翎。又防雨来又防潮,来也无影去无踪。雁翎队,是奇兵,白洋淀上看雁翎。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自从组织起雁翎队,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哪怕它砍倒芦苇秆,砍不断根脉紧相连。哪怕淀水被鲜血染,挡不住那鹰排子船。雁飞人字在身边,穿云破雾齐向前……雁飞人字在高天,让我离群难上难!”

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目前歌剧《雁翎队》还是搭建起了比较完整的音乐戏剧结构。本剧的音乐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风格,作曲家在将河北地域的民歌、戏曲、曲艺等元素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人的意识和创作手段将这种民族地域的音乐特征提炼出来,融入歌剧音乐的写作中。另外剧中出现的数快板《减租减息》、大鼓《玲珑塔》等又将这种民族音乐、曲艺元素原汁原味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形式比较全面,独唱、重唱、对唱、轮唱、合唱均有。剧中主要人物张淀生的《重回白洋淀》《忘不了》、英莲的《风吹荷花十里香》《我们再相见》、淀生娘的《多想给你个温暖的家》、小菱的《雁飞人字》等独唱段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剧合唱占据的比重较大,很多段落也写得很不错,比如《鱼儿鱼儿游开吧》《武装起来救自己》《雁翎队之歌》《大抬杆》《吹吧白洋淀的风》等,旋律优美动听,同时起到了烘托气氛、推进戏剧的作用。

舞台呈现质朴清新,实景与多媒体结合,几艘能够自如行动的小船,在“湖水”“荷花”“芦苇”中穿梭往来,视觉效果逼真。舞台调度自然流畅,演员表演激情投入。这部作品中除了上述四位主演是外请的,其余演员全部是河北本土演员,虽然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演歌剧,但是舞台上的状态还是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准。乐队在指挥董俊杰执棒之下,也比较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總体而言,首演当天的呈现还是完整流畅的,接下来的打磨中,文本方面可能还需要修枝蔓、拎筋骨,梳理好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主要人物、核心事件能够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强戏剧的逻辑性、合理性;音乐方面还需要完善结构,突出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同时形成具有作品个性的音乐语言,另外配器上可能也需要进一步精致;舞台呈现上,还需要对音响效果、多媒体效果做精细化完善。

民族歌剧《雁翎队》是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创作的重点剧目,首次呈现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据悉,首演结束后,主创团队已经在认真消化吸收来自观众和专家的意见,着手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和打磨,相信在主创的努力下,民族歌剧《雁翎队》一定会如美丽的大雁,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猜你喜欢
白洋淀歌剧戏剧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有趣的戏剧课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走进歌剧厅
美丽的白洋淀
戏剧类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