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

2020-03-18 16:37张婷
教育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机情绪心理健康

张婷

新春之际,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凶猛肆虐于神州大地。这场巨大的危机,不仅需要全国人民尽心竭力的应對,也需要大家在危机中反思和成长。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能够获得怎样的成长?答案众多,其中的一项成长便是提升“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素养”。

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能运用自身已有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维持心理稳定和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危机包括:各类灾害(如地震、火灾)、生活与学习物理环境的变化(如搬家、离家、入学、退学、转学)、疾病、各类意外、亲朋好友或者同学去世、父母离异/家暴、其他各类暴力等。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危机发生前(平时)对儿童青少

年进行危机预防的心理教育。

研究表明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危机预防的心理教育能有效地减少危机发生后的消极心理反应。以此次疫情为例,为了增强儿童青少年对未来可能发生之疫情的危机应对能力,那么在此次疫情结束时候,就可以着手开展相应的危机预防心理教育了。危机预防的心理教育工作包括以下四项。

一是了解常见危机的应对方法。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学习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正确穿戴口罩的方法、正确洗手的方法、不去人员密集之地等)。

二是了解危机后常见的心理反应(特别是情绪反应)。如当得知有传染性疾病发生并且大家可能面临被传染的风险时,我们可能感到不安、紧张、焦虑、害怕甚至是恐慌;我们会感到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一旦身体出现一些不适,我们就会过分担心是不是自己得病了,但又害怕去医院确诊;我们可能会逃避、否认事实情况;我们可能会偏听偏信;我们可能会过度地沉浸于相关信息之中;我们还可能失眠、做噩梦、食欲降低等。

引导儿童青少年了解这些相关信息的目的是,让他们意识到有这些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有些心理反应是我们人类在危机情境中开启的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这样当危机真正来临时,儿童和青少年就可以识别和觉察这些正常的心理反应,避免因担忧有这些反应而带来次生心理困扰。

三是了解情绪、学习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发展出自己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和建立心理安全岛。主要目的是增强儿童和青少年对自身情绪的觉察、辨识和调节。

在本次疫情暴发后,笔者想带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到我家后面的一座山上散步,从我家出发到那座山只需步行5分钟,沿途没有路人。在那次短暂的散步中,我发现孩子一直将手放在兜里很拘谨地走路,和他平时蹦蹦跳跳的样子完全不同。没走几分钟,孩子就告诉我说:“妈妈,我想回去了,我不想待在外面了。”此时,我觉察到他有一些紧张和担忧,于是我就问他:“你是不是感觉到什么了?”孩子告诉我他有些害怕。我又问他:“什么让你感到害怕了呢?”孩子说他怕路上有病毒。我再继续问他:“那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安全、不害怕的呢?”孩子说家里。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在上面描述的情景中,笔者就是在引导孩子觉察、辨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引导他寻找一个可以让自身情绪安稳的地方。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在平时的危机预防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当危机来临时,儿童青少年就可以进行自我情绪调节,避免过量消极情绪的侵入甚至引发情绪崩溃。

四是了解自己的积极资源和“演习”利用积极资源应对危机。如当危机发生时,“我”可以寻求哪些支持(亲人、朋友、老师、学校、社会的支持)?“我”平时所学到的哪些技能可以用于应对危机?“我”在平时的演练中有没有成功应对的经验能够帮助“我”应对危机?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我”安全?如何寻求帮助?“我”做什么事情可以稳定自身的情绪?上述预防性的工作可以增加儿童和青少年在危机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能力。

危机中给予儿童青少年心理支持与援助

当危机发生时,尽管前期的预防工作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危机,减轻危机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心理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和青少年就能独立应对危机。此时,他们仍然需要成年人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此时儿童和青少年的监护人需要向他们提供“稳定化”与“正常化”的心理支持。以本次疫情为例,“稳定化”支持包括做好陪伴与倾听工作,引导儿童和青少年觉察自身的情绪波动和调节情绪,为他们提供心理、生理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等;“正常化”支持包括引导儿童在长时间的居家自我保护期间的作息规律、像平时一样生活、制造一些“乐趣”缓解烦闷等。最终,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平稳度过危机时期,增强他们未来积极应对危机的信心。

危机后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成长教育

危机结束后,可以引导儿童青少年回顾危机、重新构建危机经历,以促进他们从危机中学习,自我成长。疫情结束后,可以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回顾和审视,如:“我”在危机中的担忧与害怕,“我”在危机中的积极应对,“我”在危机中的丧失,“我”在危机中的获得,换一个角度叙说“危机”,应对未来的危机等。从上述几方面引导儿童青少年,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培养和提升儿童青少年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素养,要从平时的危机心理预防、危机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危机后的反思成长三方面入手。其中,危机心理预防和危机后反思与成长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开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教育。危机中的心理援助与支持工作,则需要以团体和个体心理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团体心理支持中注重心理教育,在个体心理支持中则注重根据实际情况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个别化的心理支持与援助。

具体实施时,要注意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分年龄段实施。具体实施者可以是心理咨询师、有心理学知识经验的社区工作人员、教师和家长。由于教师和家长可能缺乏心理学知识和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所以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也是提升儿童青少年应对危机的心理素养中的重要一环。

知  识  窗

危机: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危机前平衡状态—危机产生时的状态 -危机后的平衡状态。危机会造成心理失衡,因为这时人们惯用的防御机制失效了。当危机产生后,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经过大致四个阶段的变化。首先,当应激事件突发时,我们会一下子警觉起来,可能会感觉到不安、焦虑、担忧等;紧接着,我们可能会否认这个应激事件,希望它没有发生,并且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无能为力;但是,当我们发现这个应激事件无法避免时,我们就会接受这个事实,调整自己,积极应对;最后,我们会从这段经历中获得经验与心理成长,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类似事件。

心理健康素养: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 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其中心理健康知识包含: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与原理、心理疾病及其治疗、身心健康、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等;技能包含:心理健康信息的获取、特定心理疾病的识别、心理急救、情绪调节等技能; 态度包含:心理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态度、减少病耻感和心理求助态度。研究表明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包括降低抑郁、缓解焦虑和提升幸福感。

猜你喜欢
危机情绪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情绪认同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