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医社协同构建老年人医护服务体系

2020-03-18 01:16郑琳梦赵心迪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养老

郑琳梦 赵心迪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当代中青年人工作生活负担日益加重,对家庭父母的照顾有限,同时社会对老年人的医护服务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专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及医护保障体系。本文探讨老年人医护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老年人医护综合服务社区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医护服务;医社协同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推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已达17.5%,预测增长趋势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此预测表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老年人医护服务问题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一、老年人医护综合服务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倡导“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形成了尊老爱幼的优良家庭道德传统,孝敬、赡养父母及长辈,这不仅是每个子女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整个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们步入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和心理状态不断呈下降趋势,患病概率也不断提高,且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或因独生子女的多重负担,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看护,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社区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起老年人医护服务的重任,构建社区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系统,克服资源的不足,发挥社区和医疗机构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应。社区可提供信息资源、人力服务等,医疗机构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先进的医疗设备等,可为老年人医疗健康作保障,与当代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大力推行老年人医护服务中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协同,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弱有所靠”、“病有所医”的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以为人本的重要体现。

自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多,家庭养老问题再次遭遇瓶颈,社会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使得老年人对医护服务有着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如今我国微型化家庭结构数量增多,众多新时代中的中青年夫妇要赡养多个老人,产生了很多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长期在外工作的中青年人无法全面细致地照料到家中老年人的生活,若老年人发生紧急状况,将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受到了极大挑战,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仅仅依靠家庭来满足养老需要已经变得不现实,而多元化的机构养老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设施的不完善,机构相关人员服务不到位,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排斥等。因此,发展和完善老年人医护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推动医疗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

二、老年人医护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醫护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老年人医护服务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单一的社区服务为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医疗机构和社区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凸现,传统的医护服务模式观念已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近半数的老年人在一年内至少去6-10次社区、医疗机构或者更多,只要以疾病诊断,买药为主;15%的老人所在社区有医护服务中心但其中有近八成的老年人都表示不知道或者不清楚;70-80年龄段的老年人易患2种以上慢性病,大部分老年人都希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定期体检,疾病诊治,配送药品上门,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因此,目前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现状都表明优化医护服务模式迫在眉睫。

(二)老年人医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不健全。有关老年人医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医护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关部门对加强社区医护养老服务的力度不够,迫切性不足,养老医护服务得不到发展。

2、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急剧转变的现状,相关部门观念落后,没有把老年人的医护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人们生活质量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以至于老年人的医护服务面临诸多严峻考验。

3、医护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机构养老力不从心。虽然我国不断为举办公益性养老活动转移大量资金,但其远不能满足社会老年人的需要,医护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可提供老年人进行体质健康锻炼的设施缺乏,养老设施使用率低;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服务能力不足;医疗机构医护服务不全面,无法有限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更有诸多养老机构不受老年人青睐。

4、人力资源不足。老年人医护服务人员专业性缺乏,专业团队数量极少,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管理模式相对滞后,这些不仅影响了老年人医护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三、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协同

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为适应我国养老模式的转变,老年人医护服务中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协同更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中,医疗机构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的保障,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旨在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水平。社区的医护服务可满足老年人传统的家庭心理需求,是老年人生活的熟悉场所,有利于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养老服务。医疗机构与社区形成协同关系后,可将老年群体的大多数基础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比如,医疗机构可与社区联合开设就近就诊服务、上门诊断服务、家庭内病床服务、健康信息咨询等,使老年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护救助,为其家庭节省开支,让其子女安心放心,老年人的健康也会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医疗机构可在原本的“高水平医护”上发展为“广泛覆盖”阶段,使得社区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医疗机构的专业性服务。同时,医疗机构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老年群众与医疗机构建立起新型的医患关系,从而更好地协调医患纠纷,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社协同也为广大青年医师和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庞大的老年群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力量,在科技时代建立起医社协同网络平台,最大化利用科技的先进性与广泛性,发挥老年人群体的力量,在社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协同关系,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管理模式。在平台中,老年人可24小时进行在线服务,随时可以与医生语音,视频,医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老年人近期身体状况,根据不同诊断等级指定专门的监测方案,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饮食等规划。它作为市场经济下一种新兴的医护服务体系模式,为解决老年人医护服务提供了新途径,这意味着医社协同从理论到实践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

四、结论和建议

社区养老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是养老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医社协同关系构建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医社两方医护服务工作的迫切性,因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起居照料,更多的还在于对老年人健康医疗、临终关爱等高层次的需要上。当前,开展和加强医社协同服务体系,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限制性因素,各级部门要与时俱进,紧紧依靠组织和政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有序行动,强化国家的主导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加强资金投入和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医社服务机构,面向社会老年群体,增大医社服务的受益面积,也要在医社联合下最大限度地动用各界力量,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走社会化发展道路,形成多方参与协作、运营机制完善、政策法规配套、管理统筹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医护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雯素.《传统养老模式遭遇挑战》[N].经济日报,2018.

[2]孟浩婷.《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D].《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18.

[3]郭晶 张玲芝 袁亚琴.《医养结合居家医护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8.

[4]石龙.《居家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

作者简介:

郑琳梦(2000.09-),女,汉族,金融学专业,本科。

赵心迪(2001.02-),女,汉族,金融学专业,本科。

猜你喜欢
养老
养老生活
养生不是养老
瑞士人“搭伙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房产与养老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多方融合推进健康养老
全面深化养老体制改革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学院式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