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2月9日,在哈藥总厂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医用防护口罩生产设备旁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遭遇战。在这场遭遇战中,口罩是必备的防御武器。
没人会想到,这个春节,口罩会成为最紧俏的物资。
家住北京海淀的林女士春节前买了20只普通医用口罩,大年初二再去购买时,药店已经断货。又去附近超市,得到的答复一样:“没货。”
在北京大兴,李先生遇到的情况差不多。大年初四,李先生到小区附近的3家药店和两家超市询问,无一例外早已售罄。而一家平常生意冷清的小卖部虽然还有几只库存口罩,但都是不具备隔离病毒功能的普通棉纱口罩。
河南南阳的小张年前从浙江回到老家农村,整个春节期间,她和爸爸妈妈几乎没有出过门。“口罩有限,得省着用。”为数不多的口罩是小张妈妈疫情前的“存货”,疫情出现后,街上就再也买不到了。
老家四川的小廖今年过年没有回家。武汉“封城”的消息传出后,考虑到车站码头和车厢内人员密集、感染风险大,她默默退掉了回家的票。“不能聚在一起,就在线上聊吧。”小廖说,“微信群里,七大姑八大姨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口罩。不戴口罩不让出门,有人甚至想到了自制口罩。”小廖搜索多家淘宝网店,发现不是没货就是延迟发货,发货时间还遥遥无期。非常时期,就连号称发货时间有保障的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也双双“掉链子”,各种型号的口罩都显示“无货”。
铺天盖地的新闻证实了口罩有多难买。比如广州的预约口罩事件,在市民提交完预约申请之后,想要拿到购买口罩的资格,还得摇号。有人吐槽:“万万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参加摇号,不是摇房,不是摇车,而是摇口罩。”
有着武汉“后花园”之称的信阳是河南南大门,毗邻湖北孝感、随州、黄冈等地。武汉“封城”前,500万人离开武汉,去得最多的城市就是信阳,达7万多人。目前,信阳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早已超过200例,是全省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市。截至2月3日,信阳唯一的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N95口罩仅剩88只。
而在风暴中心武汉,包括口罩在内的防护物资一直处于紧缺之中。2月7日,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亚波在湖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全市医疗物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以2月6日为例,医用N95口罩当日需求11.9万只,缺口达5.68万只。
“尽管目前情况下,我们各个口罩的生产企业都在加足马力进行生产,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医务人员对N95口罩及相应医用物资的需求还是有缺口的。”2月9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
“N95口罩是指过滤效率达到95%标准的口罩,分为工业防尘和医用两类,以医用N95口罩防护更高。”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2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内目前口罩产能每天超1000万只,可用于隔离病房等地的医用N95口罩每天产能60万只。”
2月3日,也就是今年复工的第一天,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国家的口罩产能是全球最大的,但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仍然是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复工复产需要一定时间。
为此,《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呼吁:“健康人用医用外科口罩足矣,请把医用N95口罩留给一线医护!”
2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和市长陈吉宁陪同下,深入社区、医院、疾控中心,了解基层防控工作情况。他们脸上佩戴的,清一色都是普通医用口罩。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北京提出要引导市民群众有效使用防护用品,并特别提出,在一般情况下,公职人员不得佩戴N95医用口罩。
陈蓓解释,疫情发生以来,N95口罩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最急需和紧缺的防护物资,加强对N95口罩的科学使用和分配,实现物资的准确投放,事关防控工作的大局,也事关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每一个公务人员,每节约一只N95口罩,就是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和防护人员最有效的补给和最实际的支持。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任医师刘富强建议:进入人员密闭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搭乘电梯、集中办公或到医院就诊时需要佩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和医疗机构日常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包括疑似病例患者、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在岗佩戴;日常防护型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推荐疑似病例佩戴,公众可在人员高度密集场合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以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移使用。
“(口罩)一般4个小时一换,但不用每戴一次就换一只,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后没必要又换一只,只要把口罩内面朝里叠起来,就可以继续用。”针对目前口罩紧缺的现实,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科学节约使用,“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要戴,比如出去打球,球场没多少人,就用不着戴。”
海关总署消息,1月24日至30日,我国共进口疫情防控物资价值2.9亿元,其中口罩5622.8万只。也就是说,一周时间里,我国进口口罩超过5000万只。关键是,即便进口这么多,仍远不能满足国内刚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50%。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透露,我国口罩最大产能为每天2000万只。到2月2日,复工的产能已达日产1800万只以上,接近最大产能。
然而,非常时期,和14亿人口大国的需求相比,这一产能仍显得捉襟见肘。
2月1日,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信阳市政府指定15家药店,每天供应市民5000只口罩,市民需凭身份证购买,每人不超过50只。但相比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无异于杯水车薪,很多市民无功而返。
为进一步防止感染,2月2日,信阳平桥规定每户每5天只能一人外出采购一次生活用品。当然,这客观上也能减少口罩的消耗量。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采取类似举措的地方绝非罕见。但复工乃大势所趋,很多工种并不能“宅”在家里完成。而一旦出门工作,势必需要更多的口罩。
2月17日,重庆一企业工作人员在N95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包装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发布会上透露,由于复工复产工作推进,防护物资的需求急剧增长。由此,口罩面临更大的缺口。
截至2月10日,我国口罩企业复产率达76%。欧晓理表示,下一步要千方百计促生产,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是六个字:复工、达产、扩能。将帮助还未复产的口罩企业,解决复产过程中遇到的人员、资金等困难,促进复工;对于还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将帮助其恢复产能,支持其实现两班倒、三班倒生产,做到人休息机器不休息;对于有条件扩大产能的企业,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2月7日表示,目前全球用于防控新冠病毒的装备供应存在缺口,世卫组织正在与防护装备供应链成员沟通解决。而海关总署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除夕以来进口疫情防控物资8.7亿件,其中口罩已达7.3亿只。
在继续抓紧复工和扩大進口的同时,全国各地正加快审批,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口罩生产队伍。
汽车生产厂商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比亚迪相关人士预计,其口罩产能月底可达500万只/天。“跨界抗疫”的除比亚迪外,还有中石化、上汽通用、五菱等,它们纷纷表示将建设口罩生产线。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月11日,今年已有超过3500家企业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经营范围。
为打消企业的后顾之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发布通知,明确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第一批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经卫生健康、药监部门依程序确认治疗有效的药品和疫苗。显然,口罩是重要的收储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