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0-03-18 01:15谭晶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谭晶晶

[提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党中央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其围绕着农村、农业与农民等问题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其旨在通过经济、文化、生态、人才以及组织建设等五方面的内容,实现农村区域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农村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2月5日

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可以说,在传统小农经济以及农本思想的影响下,发展农业所得的经济收益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与农民问题也是党实现善治,坚守初心的关键。现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作为国计民生的本质性的核心问题,将农村建设成为富饶之地,使农民钱包鼓起来,精神富起来的愿景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农村区域的发展与规划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而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的社会自组织应当紧紧跟随着党中央的核心战略规划与部署,将农村经济、生态建设以及精神文明风貌等具体事项落实到位,着力将“三农”问题贯彻落实于农村区域的建设规划的具体工作当中,最终实现内涵式的农村发展。

一、产业振兴:消除农村贫困

在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习俗观念、政策方针的落实效果以及发展机遇等多种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发展阶梯化。即在我国的东部农村地区,由于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域条件的积极促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且经济发展质量较高。而中西部由于受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传统农本思想的桎梏而客观地造成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滞后,最終造成农村地域的贫困化趋势较为明显。

为了消除农村的贫困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各地域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夯实产业的基础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在该战略部署中,政府深入贯彻生产力的发展思维,认为只有实现农村的产业振兴,才能为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经济基础与保障。为此,各区域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根据党中央所发布的相关乡村振兴意见与政策指导,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实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经济。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将帮扶的政策温度更大限度地凝聚于农村发展共识之上,其严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线,坚持质量促进农业、绿色优化农业,加快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致力于做到科技兴农、助农。

二、文化振兴:提高农村文明

在农村区域的发展规划进程中,农村的社会文明建设一直是最难啃的一个骨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外界思想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农村的民俗风情逐渐在城市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变了味道,传统的乡土文化的生存土壤愈发的贫瘠。比如,不管是经济相对发达还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习俗,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农村原有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逐渐被淡化,在农村的大环境下形成了“钱包鼓了,人情味却淡了”现象。

另外,在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中,不仅仅看重的是农民的“钱包鼓”,更应该看重的是“脑袋富”。因而,让淳朴民风回归田园,是当前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基于此,农村基层组织以及相关的社会自组织应当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健全与完善相关的娱乐基础设施,将“德治”充分地融合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去。再者,农村文化振兴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联,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关乎农村村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因而,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当注重教育对农村学生所带来的成长红利,在教育链条公平性问题的处理上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域的孩子提供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教育环境。最后,在“三下乡”精神的推广中,要更加理解与换位思考,最终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文化水平与精神文明。

三、生态振兴:强化农村环境

在农村区域的发展规划中,农村生态环境一直是农村建设规划的一大难题。在各个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在日常的农业耕种的实践行为当中大量的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化肥在实际作用的发挥中效率较为低下且流失量高,导致农田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黄土高原以及南方部分地区的丘陵地带等地域的农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由于农户在日常耕种中大量地施用化肥导致剩余的化肥在分解、渗透与挥发等环节对周围水体及地下水产生有机污染,最终使得农村区域的大量水资源因富营养化而不具备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能力。再次,在农村地区,农户在国家鼓励养殖业的政策支持下而进行违规地养殖生猪。由于养殖地址选择不善以及后期处理废物的技术不达标,农村区域的水质在长期的影响下开始变黑变臭以致农村的养殖生态圈造成严重地破坏。最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农村生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村的人口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与增加,造成农村生态资源的环境承载力超出极限的范围。

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必须将环境承载纳入到生态环境建设的衡量标准内。具体来讲,农村区域的生态工作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在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管理上,各区域的管理者应当将类似于河长制等片区管理的制度落实到个人,使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政策行之有效。其次,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工具与手段。村委会及相关自组织应当依托各聚居区的实际情况,将排污管道以及选址等因素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规划,为其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除此之外,在农业的种植上科学运用生物技术,实现秸秆还田以及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及化肥在生态建设上也具有积极效用。最后,村委会在日常的治理中,可以通过宣传栏、报纸以及广播等传播途径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与耕作观念,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最终在农村的发展区域内扎扎实实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农村的建设工作当中。

猜你喜欢
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