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明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这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罗江区;基层农技推广;问题;措施
一、农业概况
罗江区,隶属于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绵阳市安州区,北邻绵阳市涪城区,全区幅员面积447.88平方千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走廊。
2017年7月撤县设区,罗江县改为罗江区。罗江区辖10个镇、102个村、25个社区,截至2018年5月,全区户籍总人口25万人。罗江区农业立足升级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罗江区建成蜜柚杂柑、贵妃枣、青花椒、优质梨、稻菜轮作、水稻及油菜制种等“六大万亩产业示范园”,总面积达12万亩,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个,创建罗江农业品牌5个,发展重点企业31家,新建专合组织70家。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8.8万亩,新(改)建渠系471.8公里,全县粮食总播面28.18万亩。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1.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全。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技术设备。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3.乡镇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罗江区2006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无事业人员编制,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技推广工作者身份丢失。推广站名存实亡,工作不规范,人员配置成断崖式,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采用区农业农村局派遣农机推广人员的形式来弥补乡镇无编的现状,但每个乡镇派驻的人员有且只有一名,甚至由于人员缺少,部分乡镇未能派驻人员,或者派驻人员被抽调做其他工作,队伍不稳定致使农机推广工作从源头上就很难展开。且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工作由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镇、村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
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改进措施
1.落实经费,确保设施。区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和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针对有项目就干、没项目就看的问题,为实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保障的常态化,人民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区、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的试验示范场所、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
2.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因此,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应当与其他行业一样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之后还要不断完善人员录用制度,对那些录取的学员要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使其具备农技推广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好的胜任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农业技术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加强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只有不斷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技术水平,才能够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强化宣传,加强培训。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改善机制,提高活力。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实心”。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薪。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农机推广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流程及方式,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要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金投入,不断改进农机推广手段,因地制宜展开推广工作,要提高推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完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不断引进农机推广新人才。只有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机推广工作力度,才能保证推广工作效率和成效,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